在惠东有一种不得不提的文化传承,那就是惠东渔歌了。惠东渔歌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据了解,现在在惠东,老年渔歌手仅剩10人。在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像“惠东渔歌”这样的濒临灭绝文化,是值得我们提倡与发扬的,那你对“惠东渔歌”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带你去好好地了解一下这一份独特的地域文化。
概述
是从宋朝由福建沿海传入惠东的浅海渔歌。居于舟楫、随潮来往的渔民们千百年来以歌自娱、以歌解忧,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渔民后代弃渔从工,渔歌传唱者越来越少。传唱于惠东县沿海各地渔民之中。据史料记载,惠东渔民的远祖属原始“疍民”,自宋朝开始从福建、潮州一带通过买卖或逃亡迁入惠东县。渔歌是疍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在海上捕鱼、回港避风,或是节庆、祭祀、婚丧等场合皆用渔歌唱之。渔歌的曲调品种繁多,大多采用潮语演唱。
惠东渔歌有“啊啊香调”、“啦打啼嘟啼调”、“呵呵香调”、“贤弟调”、“罗茵调”等20多个品种。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即对歌、或叫斗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其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庙堂音乐韵味;歌词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一呼一应句式。歌词纯朴、修词简练,对现代歌词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发展
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还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厚而珍贵的素材。许多词曲作家先后来到惠东渔村采风,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作品,如大型歌舞剧《南海长城》等。
惠东渔歌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据了解,现在在惠东,老年渔歌手仅剩10人。
惠东渔歌在十年浩劫中元气大伤,“洗脚上岸”的渔民们迎来了新时代之后,以前耳熟能详、人人会唱的渔歌也渐渐被淡忘,只有在渔村祭祀、节庆、婚丧等场合上,才可以听到令人留恋的经典老渔歌。在整个惠东地区,会唱渔歌的人,仅仅剩下三四十人,基本都在五六十岁以上。说到这儿,叶老有些感慨,眼中流露出惋惜的神色,但随即又欣慰地说,好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很大,基层党委和行政领导也十分重视渔歌。“他们的热情点燃了我的信心。”
现今“惠东渔歌”濒临灭绝,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对惠东渔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开始去关注这项文化,让这份独特的地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