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中学教育始于清末,清光绪二十四年(1903年),由易州州学改为州立中学,招易州、涞水、广昌(涞源)三县学生。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省立八中.
河北易县中学是河北省一类学校、最早的省重点中学,是全国首批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河北省先进业余少年军校、河北省安全防范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行动实验学校、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学校位于河北省易县城内中心地带,坐落在狼牙山下、易水河畔、燕下都旁,西接紫荆关、清西陵、荆轲塔,北傍112国道,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校园门庭气派大方,求知花园和生态园树木葱茏、花草茂美、凳架相连、环境优雅。
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的易州州立中学堂,到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河北省立第八中学,再到现在,学校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八中肇始,易县中学的学生就遍及定兴、徐水、新城、满城、完县、曲阳、涿县、房山、束鹿、安平、定县、新安等地;建国初期,易县中学更是保定地区西北四县的第一所中学。20世纪50年代学校喊出的“宁掉十斤肉,宁减十年寿,全专争第一,全省争上游”豪迈誓言,曾经响震全省。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从严治校、以德育人”的原则,对住校生实行“封闭式”管理,早出操、午自习、晚辅导,班主任全天候陪同学生,检查午休晚休,指导卫生纪律,学生一月集中休息一次,有迅捷良好的交通工具接送他们离返校;对高一新生实行“军训”制度和“军事化”管理,走正步、练军姿,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假期给新生补课,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执行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负责制,在教室前钉挂班主任名牌,便于师生互相监督和学生的自我鞭策;开办学生业余党校,发展学生党员,为学生的思想进步提供动力;实行学生“值周”制度,组织学生检查食堂卫生、检查校门出入人员、检查宿舍卫生区况,进行班级评比,评议先进宿舍和模范班集体,定期公布挂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全员管理”和“全员育人”。
河北易县中学一直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爱。杨成武老将军和省市领导多次来校视察。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为我校学生亲笔题写了“向科学进军”的匾额,并题写了校名;著名书法家、被国内外人士誉为硬笔书法第一人的庞中华先生高兴地受聘为学校名誉校长,并亲笔题写了“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校训。每年都有许多专家来校讲学。著名探险家王迈来校考察讲学后挥毫写下:“燕赵多壮士,易中育英才。”易县的父老乡亲也称誉易中为:“栋梁的基地,人才的摇篮。”
学校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全校教职员工坚决以罗元发老将军题写的“办好千秋万代事,赢得天下父母心”为宗旨,教不忘民倾心教,学不忘国奋发学,勤奋、严谨、务实、创新地开展“成人教育”和“成材教育”。只要人民相信我们,我们就不会辜负父老的期望;只要学生遵守纪律,刻苦学习,我们就保证让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