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和责任并重,“产城”融合勇担当
是先有“城”还是先有“市”?除去交通和军事的因素,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往往是先有了“市场”,有了人流的聚集,才有了保护市场和为人提供栖身之所的城市雏形。如果说城市肇始的开端是市场,那么市场的基础就是产业。
对杨凌来说,履行国家使命和以产业发展提升自身发展实力是推动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两架马车”,同样重要。如今,产业在杨凌讲述的“小城故事”越来越娓娓动听。
陕西奥凯电缆是一家从事各类工业及民用电缆、特种专业电缆生产和销售的民营企业。今年8月23日,公司一期项目正式在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落成投产。问起为什么要选择杨凌,公司负责人张克忠说,他们看好的不仅是杨凌示范区的优厚政策,更重要的是产业氛围。“企业入驻的困难园区都给解决的特爽快,而且园区企业扎堆,产业正成气候。”张克忠说。
张克忠可能不知道,企业顺利入驻其实和示范区管委会某些人的“忙”正相关。在杨凌政务大厦二楼,啥时候碰见杜江,他都是匆匆忙忙一路小跑。杜江是杨凌招商和投资服务局局长,和其他城市的招商局不一样,杨凌招商和投资服务局不但要招引企业入驻,为企业提供从意向到投产的一条龙式服务,还要当好“娘家人”为企业营造好的产业氛围。
杜江的“忙”和张克忠的“爽”,反映出了杨凌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产业布局方面,杨凌重视优势与“短板”互补,错位与均衡共同发展,优化产业层次,打造产业链条,让产业积极融入城市。“围绕杨凌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区域发展任务,平稳起步。”8月28日下午,在摸底产业发展的专题会议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说。“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动杨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8月20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在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强调。
产业、职业和市场的融合是产城融合这个“铁三角”的三条边。杨凌示范区的强项是富集的农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相对薄弱的是较少、较小的产业门类和规模。如何将优势就地转化,最优配置,补足短板?在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苏亚文看来,就是要“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在培育产业链上下工夫,让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
在杨凌众兴菌业生产车间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完成着金针菇出厂的最后工序。没有制熟流程,产品就是现代化温控车间里自然长出的蘑菇。这到底算工业还是农业?不少来参观的人都有点迷糊。在众兴菌业,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界限融合了。流水线上的工人,都是杨凌本地的农民,而且很多是留守的妇女。很多在这里打工的人不只是看中了工资与福利,更看重了这里规范的管理和较低的劳动强度。“收入增加了,素质提高了,活儿还好干了。一样是从事农业,但是却带来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苏亚文说。
产业的融合推动职业的融合,两者直接催生出的就是市场融合。目前,众兴菌业生产的金针菇占西安市场份额达80%以上。
用横向对比来衡量产城融合效果,最有说服力。比较这两年的杨凌示范区下辖的杨陵区与周边的周至、武功、扶风等县区的经济指标可以发现,在GDP总量上,县区之间差距并不明显,而在财政收入的总量和增速上,杨陵区稳步提升,一路领先。
杨凌通过实施百亿产业链培育、主导产业升级、工业园区腾飞三大计划,将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培育出10个左右的过10亿元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成为陕西涉农工业战略高地。
在杨凌,饲料产业园汇集了华秦饲料,法国萨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林副产业上,中兴林产已在“新三板”成功上市;食品产业中,杨凌本香、来富油脂、陕富面粉、秦宝牧业稳步发展壮大。杨凌逐步形成了涵盖米面油、肉蛋奶、果汁饮料、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完善的产业集群,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势头稳健。截止7月份,工业园区入驻工业企业112家,其中,规上企业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2.55亿元,同比增长21%。
截止上半年,杨凌示范区财政总收入增长31%,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1%,增速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增长10%,增速全省第一;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增速均高于我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杨凌不仅在主城区布局配套了完善的产业板块,还全域一体布局了五泉和揉谷两个重点镇,让重点镇与镇域产业园形成产城融合效应,在空间上与主城区产业配套遥相呼应,相互补位,形成链条。
从五泉镇安居小区张国杰的厨卫店出发步行10分钟,就是正在规划建设的五泉镇工业园区。五泉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科员罗丽君告诉记者,园区目前已经有五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入驻,其中天安门业已经建成投产,馥稷生物、健众能源、凌科电子、天威环保等已经完成了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年底就将开工建设。
不论是主城区还是重点镇,杨凌在产业布局上格外重视门类齐全,均衡发展。这其中包含了杨凌的决策者们对未来的考量。
建立于1815年城市底特律,是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这座世界汽车工业的“圣城”,曾经风光无限,鼎盛时产出曾占据世界汽车工业的半壁江山。2013年12月3日,这座“汽车圣城”宣告破产,并紧接着沦为全美治安最差的城市,成为“罪恶之城”。导致这一切的,就是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发展路径的局限。
杨凌示范区决策者们的深谋远虑是:以“农”立身,但并不为“农”所限,站在现代农业基础上发展门类齐全的多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更应当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保持冷静,遏止冲动。充分运用行政决策,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科学布局产业规划。当下,杨凌全域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产业链发展路径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成立17年来,杨凌示范区从无到有,艰难跋涉,“筚路蓝缕,焚膏继晷”。用自身的探索为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四个杨凌”的鞭策犹在耳畔,在三秦大地上,杨凌示范区亦有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成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领先者、高效农业模式和高质量农民生活方式的创造者,真正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试验田”。杨凌示范区用全域一体的思路为新型城镇化探路,用全域一体化的实践为国人的未来谋出路。
杨凌的探求还远没有结束,正如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所说:“杨凌示范区将肩负着国家使命,一直行进在‘种’好三农试验田的求索路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