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红糖因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故又名为义乌青。素以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香甜可口著称。民国18年曾获西湖博览会特等奖。义乌红糖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受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义亭镇是义乌红糖主产区,素有“红糖之乡”之称。义乌红糖制作技艺现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义乌红糖有据可靠的历史已有七百余年,元代大医学家朱丹溪(义乌人)在他自己的医学著作《格致余论》之五《治病必求其本论》中已有使用红糖治病的记载。清顺治时贾惟承引进并推广了木糖车榨糖技术,使义乌糖蔗生产进入商业化轨道,能作为大宗商品出售。据《洋川贾氏宗谱》记载,义乌木糖车榨糖始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最盛时期在20世纪30——40年代。民国35年种蔗面积6.67万亩,产红糖约1万吨。解放前,因销路和政策的影响,生产屡有起伏。1950年种植2.16万亩,1954年5.79万亩,1966年1.71万亩。70年代2万亩上下。80年代,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由于推广赣蔗1号、川蔗10号等良种和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鲜蔗亩产量从解放初期的2000——2500千克提高到5000千克以上,总产量增加1.5倍。随着现代化糖厂的发展,糖蔗多用于机制白糖,红糖产量相应减少。1988年,供销部门收购1525吨。除供应当地市场外,主要销往杭州、宁波、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
红糖除食用、药用外,在制做义乌传统食品——“年糖”中发挥了大用场。义乌风俗,每年腊月,家家户户用米、粟、花生、豆、芝麻等烘炒、炮烙和拌上调煮的红糖,制成冻米糖、粟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多种“年糖”。年年如此,代代相传。人们说这是迎新年除旧岁的一种标志,也是庄稼人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为新春佳节增添食品花样,丰富了节日生活。因此,切糖、杀猪、酿酒素来被称为义乌农家“三乐”。
对于糖蔗的综合利用,从1954年开始被重视,利用糖沫酿制烧酒,就是当时的县专卖公司和协和酒坊职工,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试验成功的。这一年利用糖沫2800多担,酿制烧酒2800多担。
酿制烧酒的糖沫,是制作红糖的副产品。红糖煎制时,有一层渣滓浮在糖水上面,为保证红糖质量,必须将其捞出。过去都将捞出的渣滓作为废物遗弃。用来酿制烧酒以后,不仅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而且,糖沫烧酒,出酒率高,质量好,其味甜美可口,真可谓是既经济又实惠。糖沫制酒后还能提炼蔗蜡。1983年提炼蔗腊56吨,产值达30多万元。
继酿制糖沫烧酒以后,又从糖壳中酿制成了糖壳烧酒。到1983年,仅义乌糖厂一家,利用糖蔗的副产品酿制的烧酒就近万担。至于用糖蔗渣造纸、养茹等的综合利用,也早已到处可见。可以预期,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糖蔗的综合利用将出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红糖的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温补。红糖所含有的葡萄糖释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的补充体力。有中气不足、食欲不振、 营养不良等问题孩童,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
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相对而言,白糖虽味甘,但其色白,性平,故其补血的效果远不及红糖。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由于白糖过于纯净,其中几乎不含微量元素成分,其营养功效自然与红糖不可同论。即使在科技发达的日本,许多食品还特地标明“纯正红糖”字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红糖非同于白糖的作用,所以家庭和食堂应常备红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