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西湖

家乡区县: 湛江市雷州市

      史载,“秦朝时期湛江辖地归属象郡。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当时,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故有“南蛮之地”称谓。这种地方,人迹罕至,地处中原文化圈的人士是不愿意来的,不过这边远之地常被朝廷用来流放不听话的臣子。书上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在雷州的著名景点之一西湖,我们瞻仰到保存很好的这些先贤的遗迹。杭州有西湖,为何此处也叫西湖?正诧异间,听当地文化局同志介绍,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当年苏轼被贬谪期间,曾两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贬途中,一是赦归途中。在被贬海南途经雷州时,与谪居当地的胞弟苏辙邂逅。为消除谪居悲苦,他们常游玩罗湖。后蒙赦归,又特意在雷州逗留,常在罗湖吟诗会友。不长的时间内,他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及宝贵的墨迹,而在与乡人的接触中,苏公无意中又成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当地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是后来的雷州人为了纪念苏公,遂易罗湖名为“西湖”,并于明嘉靖年间在西湖公园内为苏轼专门修建了苏公亭,亭前有一苏轼石像,昂首挺立,双眸眺望北方,表现出他身在偏地,仍翘首中原的爱国情怀。
西湖北侧有宋园,内有十贤祠,是雷州人为纪念宋代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诠等十位先贤修建的。这“十贤”可谓是“贤”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而不是阿谀奉承,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辈。把他们列为“十贤”是反映雷州民众的意愿。入祠内,右侧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贤堂记》首先映入眼里,这是奉祀过宋代“十贤”的故址,它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祠中,还有一方较小的《十贤堂记》石碑,是屡经刀兵浩劫幸存的珍贵文物,碑文由南宋名相文天祥挥泪撰写。据说原稿收藏在“十贤”之一秦观后裔处,直到500多年后的清嘉庆九年(18O4年)才由广东学使、状元姚文田书写刻石,人们喻此碑铭为《正气歌》的姐妹篇。
      宋园内还有寇公祠,据载,一代名相寇准终老雷州,他一生的最后18个月都在雷州度过。寇准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度任北宋真宗时宰相,自宋乾兴元年(1022年)贬雷州当个小小司户,不到两年,就于天圣元年与世长辞了。雷州,成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后的归宿点。寇准在雷州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勤政爱民,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后来他的遗体运回西京安葬,而雷州人深感他的忠义,为了缅怀他,于是在他寄居过的寓所“西馆”立祠奉祀。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又赐“族忠祠”匾额,至今犹在。“寇公祠”内几幅图画也记载了他在雷州的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文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

      可以说,古代官吏的流放史,其实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原文明在中国四处传播的文明进化史。先贤们个人命运的悲剧,却成为湛江的福音。他们的努力使这片洪荒之地,成了钟灵毓秀的沃土。“十贤”虽早已作古,西湖公园内的古迹也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但先贤的文化遗留却一直润养着后人,成为今日雷州半岛最精粹的文化之重要成份。今日的雷州,已经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广州西部唯一的一座。

linxian(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