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 辰
诞生 孕妇一向受家庭、社会照顾。产前、产后少劳多休,重视营养。婴儿降生,遂由丈夫向妻子娘家提洒报喜,娘家以红布裹大锅盔镆回赠,表示给婴儿带回米粮。七天后,亲族邻里开始送礼,名日“送汤”。此期邻居外人禁入产室,本家大小人禁忌夜晚归来。至十日,亲族均提上礼品、锅盔、红糖、挂面、衣服、花布、鞋、帽等看望产妇和婴儿,本家设 宴待客,俗称“过十天”。
满月 婴儿出生后,一月为满月。洛南各地视生儿育女为人生中最大喜事。故在此日,至亲好友、亲朋邻里馈赠礼品,鸣放鞭炮,以示庆贺。满月后,母子走外家叫“挪窝”,数日即回。
送灯 送灯系指小孩的舅家在正月初六至十二日给外甥送灯和花馍。一般习俗连送三年,也有十三年的。家庭有条件者尚为小孩认干亲。一种为双方大人属相相投,年岁相当,男女小孩双全的全命人;一种为生后相逢的第一个陌生人,一种自命“时运不顺”为了消灾除患而在初一、十五抱婴儿出门相撞的第一个人,即为“撞干大”(亦称“义父”),仪式简朴,只抱婴儿磕头,干大在三年内为小儿送灯,三年送满后,主人对舅家和干亲以礼物回赠。
过岁 小孩周岁,称为“岁日”。此日,外婆家赠送岁鞋、花布、衣服,以面蒸成牛格头和炮杆形状的大花馍,亲邻只赠衣帽糕点。主家设宴款待,并举行试盘,俗称“抓周”。男用书笔、算盘,女用尺、剪、针线及珍宝玩物置于蒲篮内,让小孩坐于当中,观其所取,以予示其廉贪智愚。
二、寿 诞
老幼寿诞,古称“初度之长”,今为“过生日”。童年穿新衣,吃好饭,早上打两个荷包蛋,意谓“装黄”,以预示孩子长大胸有成竹,遇事果断。年高德尊的老人,五十岁以上始行祝寿,百岁曰上寿,八十曰中寿 ,六十曰下寿。寿诞之日,亲族邻里馈赠寿桃、寿糕、烟洒、糖果,团聚一堂,举酒祝寿。
三、婚 娶
结婚 俗称“过宴席”。旧时,男方择定良辰吉日,确定纳采及迎娶日期,媒人送至女家商定后,即行纳彩礼,俗称“行礼”。由男方将所言定衣物、妆奁,偕媒人送至女家。当日盛情款待后,各自办结婚事宜。结婚前一日,女家行“添箱礼”,亲朋邻友,各为出嫁女子馈赠首饰、衣物、家俱等礼品,并备干果、烙饼,以示“饯行”。结婚之日,古亦有隆重习俗。男方家中供起祖先牌位,新郎披红插花,出门乘轿,沿途排成仪仗队式,彩旗前导,乐人后随,执事齐全,鼓乐相随;至女家送上大花馍,简单用饭,新郎向女方祖先行四拜礼后,披上女家绸红(布)。新娘再着红衣、红鞋,头顶盖头,由新郎拜请后,即由弟妹或兄嫂扶背上轿,由梳头女人陪同,原路返回,女方送亲的尾随而来。至男家门口鸣炮后,一人手提烧红的“铧头”以醋灌注,绕轿三圈“打醋台”,意在避邪。新郎对轿行礼,迎接新娘下轿。进门时,脚踏两条红毡,轮换而入。执事人提着木斗,内装麦、谷草秆、核桃、枣和五种粮食等,向新娘身上投撒,口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进了门”之类赞颂新娘平安吉利之词。进堂后,行拜堂礼,拜过天地、祖先、高堂,即入洞房。新郎抢先入内,取“先入为主”之意,脱鞋上炕,四角各踩一脚,称“踩四角”。新娘进来后,新郎揭其盖头,即吃鸡蛋、饮交杯洒,“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午间设宴席,新郎新娘按辈分大小向亲族叩拜,凡受拜亲族给予礼钱,是谓“拜礼”。礼毕,送女者挂门帘,交箱柜钥匙,男方以钱相赏,俗称发“封子”或“封钱”。至晚,洞房中小伙、媳妇、邻友等耍新媳妇,猜谜、说曲、打趣、偷房,达旦通宵,笑语欢声。旧俗有三,即“三日不空房,三日不熄灯,三天房内无大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