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

家乡区县: 孝感市孝南区

       湖北工程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43年的湖北省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大学、武师孝感分院、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孝感学院几个阶段,先后有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农孝感分院)和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靠近孝感仁爱医院,交通便利。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截止2013年2月,学校占地面积近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亿元。学校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模式”改革,坚持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开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实行多层次、面向社会和国内外开放办学。现设有15个教学学院,举办一所独立学院即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25000人。  截止2013年2月,学校建有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在建硕士点学科,5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开设60个本科专业,涵 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实行专业建设首席负责制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拥有3个中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4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材料化学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初步建立了工程特色初显,理、工、农结合,文、经、教、管、法、艺、医多学科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的前身是1943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市)创建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47年 9月 ,学校由随县迁往安陆县(现安陆市)。1948年2月更名为湖北省立安陆师范学校。同年12月,学校又迁往武汉市的汉阳显正街和武昌后补街等处。1949年6月,学校迁回安陆县,在现城关二小校址复课。1950年春,又迁至原孝感县三汊埠,改名为孝感师范学校。1951年秋,学校在孝感城关北门外兴建校舍。1952年,搬迁至新校舍,即今孝感学院所在地。1958年秋季,中共孝感地委据上级指示精神,决定创办孝感大学,设立工业、农业、医学、师范4个专科。师范专科设在孝感师范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 、物理 、生物4个专业,形成了孝感师范学校与孝感大学师范专科同时并存的局面。1959年,孝感大学停办,师范专科仍保留,改名为孝感师范专科学校,黄陂大学中文科也随即并入,专业扩展到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1960年,因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孝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孝感地区从武汉市分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停办,恢复孝感师范学校。1961年到1966年,学校在校生规模持续保持在600人左右。其间,学校还开办了多届中学教师进修班,培养基础教育骨干500余人。1966年至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学校暂停招生。  1970年底,孝感师范学校改名为孝感地区师范学校,并恢复办学,举办高中英语、数学、农业基础教师培训班。1971年春,学校迁至原孝感县(现孝昌县)卫家店,恢复招生,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等中师班。1973年春,学校迁回原址办学至1975年。在这期间,学校还在黄陂、汉川、汉阳等地开设了多个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教师培训班,培训学员400多人。1975年,学校创办高师班,设数理、生化两个专业,学制3年,同时还招收了1个"社来社去"班。由此,学校办学开始了由中师向高师的过渡。1976年,中师班停止招生,高师开办了数学、政文、农学等4个高师班。1978年春,高考制度恢复后,学校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隶属湖北省教育局管理,开设了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5个专科专业,当年招生665人。1979年高农班迁到孝感县(今孝南区)三汊埠,在此基础上组建成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当年开始招生。1980年华农孝感分院正式挂牌。1981年秋,武师孝感分院始办专科函授,开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专业,招收学员840人。1983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基础上成立孝感师范专科学校,规模为1000人,学制3年,隶属湖北省教委管理,仍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1984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华农孝感分院更名为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孝感师范专科学校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校名仍为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办学规模为2000人,开设7个专业,其中普师1400人,农业技术师范600人。至此,学校已初步形成普教与职教兼容的办学特色。1987年至1993年,学校先后增设了生物、政史、计算机应用、美术教育、贸易经济、应用电子技术、广告学等7个专业。1983年-1988年间,学校先后开办了8届党政干部、英语、数学、化学教师专修科。1984年,学校续办高师专科函授。1988年,开办孝感师专夜大学和孝感自修大学。1993年6月,学校更名为"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化学、生物、农学、林特、政治、美术、广告、经济、计算机等共14个专业,其中化学、农学两个专业开始与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农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达到2300余人。1997年到1998年,学校与兄弟院校合作培养本科生的范围扩大到湖北大学,专业扩展到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农学,在校生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1999年8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南方城乡建设学校)整体并入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省市共管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学校增设音乐教育、生物工程专业,专业总数达到16个,逐步形成了师范专业与应用专业兼容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在校生规模达到3600多人。2000年3月,经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孝感学院。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2013年11月,湖北工程学院在新落成的湛林体育馆隆重举行了建校70周年庆典活动。截止2013年2月,学校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教育部应急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农业部招标中标项目、住建部委托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择优资助项目、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以及各类科研项目616项。2013年,学校已争取到各类科技项目经费2300多万元。[3]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被SCI、EI、ISTP收录30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教材)46部,通过鉴定成果14项,授权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13项。  根据学校官网2013年12月的数据显示,学校建有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作物病害监测与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筑防水材料研发中心等10个省级平台。建有一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电工电子、化学基础课、计算机、生命科学与技术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47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1个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实验平台与开放创新实践基地,148个协议专业实习基地。一批平台直接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学校校徽由中英文校名、学校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春晖湖和学校创建时 校徽间等元素组成。 标识形象以标志性建筑图书馆、风景秀丽的春晖湖为切入点,以简洁明快柔美的线条彰显学校充满活力与向上的个性,亦如一艘航船,象征湖北工程学院扬帆起航,踏上新的征程,引领学子泛舟知识的海洋。变形后的图书馆如钢琴键盘,寓意人文素质教育,侧视犹如汉字的“工”字,体现了工程教育特色,二者完美结合象征着学校注重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的综合协调发展。抽象的图书馆造型寓意学校“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的理念。

诉心(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