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历史

家乡区县: 盐城市建湖县

建湖位于盐城西北部,旧称盐城西北乡。周以前,这里为古淮夷地,春秋时先属吴、后属越,战国时属楚。秦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盐城西北乡划归泗水郡,属射阳县管辖。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包括盐城西北乡在内的射阳湖以东地区被分置立县,县名盐渎。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立左乡县,盐城西北乡被一分为二:西半属左乡,东半仍属盐城。从唐代起又改属盐城(盐渎后改名),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1941年秋,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盐阜区行政公署决定将盐城西北乡单列为建阳县,县名取自境内古镇建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因福建省已有一建阳县,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于1951年取境内建阳、湖垛两大镇名的首字,改县名为建湖。

建湖早在远古时代就已形成陆地,后因陆沉变为滨海平原。1949年以后在上冈、芦沟、建阳等地陆续出土的麋鹿角、古鲸、蚌类等动物化石证明,建湖至少在两三万年前即已成陆。上冈镇沙汪村黄沙港工地出土的独木棺、芦沟镇兰王村和上冈镇利群村出土的石刀、石镞、石矛、石锄等表明,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了以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群的活动。西周初年,周公相成王,封其子伯禽于鲁,伯禽令奄民(奄,古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以东。《书·蔡仲之命》:“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南迁经此。一部分奄民见这里东濒黄海、西襟射阳湖,真所谓“可渔可盐、可樵可牧、可耕可稼”之宝地,便在此定居下来。他们可算是盐城西北乡的早期开拓者。

抗日战争时期,建湖成了敌后革命老区。新四军在此浴血抗战,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创下了不朽的业绩,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形成了建湖文物的第三个特点。其中有军民联合研制的武器(当推“马厂造”步枪为首)、自印发行的钞票(抗币)、书籍、画册、布告等。尤其是彭雪枫将军佩用的大刀(刀身刻有“雪枫刀”三字)和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生前使用的胸章、私章、钢笔、皮带、钮扣、牙刷等遗物,以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励后来者志存高远,奋发向上。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建湖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各类文物的发现、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1984年,全县组织了一次文物大普查活动,各乡、镇都专门设有文物信息员。嗣后,对境内13处重要遗迹所在地,全部树立醒目标志,并明确了保护单位。1989年,在县文化馆内专设了几间文物陈列室。1999年又投资200万元,新建成博物馆大楼,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2005年,完善了馆内监控装置及110防盗报警系统。迄今,馆藏文物已有1000多件(不含北宋以前所铸的20000多枚铜钱)。经国家文物权威部门鉴定,馆藏国家二级以上文物40件,其中玉面罩、大明宣德炉、边寿民花鸟四条幅为国家一级文物;玉璧、双人面纹耳多头凤鸟纹原始青瓷瓿、“文九斗”灰陶绳纹罐、变形凤鸟纹原始青瓷瓿、河北磁州窑龙风瓷坛、中草药方木雕版、雪枫刀、“中正”剑等又是二级文物里的较具代表性者。馆内另有颇具地方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国家三级文物300多件,其中部分文物因尚未定级暂列于三级之中。

若以数量而论,建湖博物馆藏文物中有40%以上是汉代文物,其等级也居于全市之首,足以称得上是建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些在全国也算得上稀世之珍。

wangjinbai(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