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青铜国宝---京山曾侯壶

家乡区县: 荆门市京山县

     中华青铜国宝----苏家垄青铜器与曾侯壶。西周晚期青铜器曾中斿父方壶 位列十大青铜器国宝之八。

     苏家垄文化遗址,位于京山县坪坝镇罗兴村,1966年7月,在开挖郑家河水库干渠时发现了该遗址。出土的古代生活器皿,经鉴定为西周晚期青铜器。这批出土青铜器有鼎、鬲、甗 (音yǎn,眼)、簋(guǐ,诡)、豆(高圈足盘子)、方壶、盉(音hé,和)、匜(音yí,夷)、盘和车马器等,共计97件,重800余斤,具有极珍贵的考古价值。鼎、豆和方壶都有曾中 (音yóu,由)父自作器的铭文(其中两鼎铭文均为“ ”,豆和方壶上则为“斿”。文献记载,历史上有三个曾国:姓姒者有两个,一个在今山东峄县,一个在今河南柘城县北;第三个姓姬,在今湖北境内。宋代在安陆县发现了两个楚曾侯钟,这次在与安陆县相距不远的苏家垄发现了曾国青铜器群,它不仅证明在湖北境内确实有一个姓姬的曾国存在,而且这里是曾国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很可能是“楚曾侯钟”所记载的曾国都城西阳所在地。以前,安徽寿县出土的“曾姬无恤壶”和传世的“曾侯 ”,记录了曾国和江、黄、楚等国的婚姻关系。苏家垄出土青铜器中,六件有曾国铭文,二件有黄国铭文,说明了在西周晚期曾国与黄国有着密切联系。
     西周晚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青铜器的制造,主要是由周代王室和贵族所控制,为他们制造各种用具。苏家垄发现的这批青铜器,就是当时曾国贵族用来祭祀祖先和生活用的器具。例如:鼎、鬲、甗是烹煮炊器,豆是盛肉的,簋是盛饭的,方壶是盛酒的,盉是温酒的,盘和匜是盥洗用的。这些都是曾国贵族显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苏家垄这批出土青铜器,目前分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市博物馆和京山县文化馆。部分实物参加过我国对外文物展览并摄入有关电影,在国内外广为颂传。其中一尊曾侯壶最为著名(见图),壶身铭有“曾中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铭文。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典雅优美,纹饰丰富流畅,展现了中国青铜器文化的神韵魅力,为中华青铜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其铭文字样被多种文字学研究著作、书法字典收录。曾侯壶多次在国外展出,仅一次在德国展出的保险金额就达3000万马克,是国宝级文物。曾侯壶复制品陈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京山曾侯壶与随州曾侯乙编钟和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4月17日至5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南国深圳举办。在会展中心7号馆展厅展出的青铜器、瓷器、木器、牙雕等国宝级文物中,出土于京山的曾钟斿父壶(仿制品)陈列其中,被誉为“十大青铜器国宝”。这是湖北唯一入展的国宝级青铜器。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十大国宝包括司母戊鼎、尊、四羊方尊、大盂鼎、虢季子白盤、龙虎尊、琱生簋、侯盂、铜冰鉴和曾仲斿父壶,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遴选中国青铜器文明史上十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顶级国宝。此次展出虽为十大国宝仿制品,但由专家精选优质青铜,采用古老的浇铸法手工完成,形神直逼原件,其工艺之精湛为国内外文物复仿制品所罕见。文博会期间,到会展中心7号馆“十大国宝仿制品”展台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
      第三届文博会由国家文化部、商务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主办,是我国惟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曾中斿父壶,又称曾侯壶,西周末期青铜酒器,1966年京山县坪坝苏家垄出土。通高66厘米,底长30.8厘米,底宽23.8厘米,方形,口沿外撇为莲瓣,顶部内缩、鼓腹,通体饰相间的窃曲纹与环带纹,双耳为兽头,并附耳环。壶铸有“曾中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的铭文。曾在法国展出。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Dream(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