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花师傅——周玉明

家乡区县: 福建省平潭县

【关于裱花师】
裱花师是饼房里负责蛋糕西点制作的师傅,是饼房的中枢力量,他们每天都在裱花室里制作着精美的蛋糕,为大家送去满满的祝福。他们活动在饼房形象窗口重要位置,肩负着为顾客提供快速优质的产品、为前厅货物补充有力的支持、保持生产安全卫生的使命。
很多人都很羡慕裱花师,因为他们可以将普通的奶油幻化成各种不同的景致,游刃有余地操控手上的鲜奶,赋予它们别样的风情。然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他们在前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才有今天这般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裱花师是一份很高雅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同于一般制作美食的厨师,既要制作美食,还要赋予美食以艺术价值,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此外,还要在味觉上带给大家清新醇美之感。

【关于烘焙食品的历史】
烘焙食品的起源很早。在古埃及的坟墓中以及古罗马的庞贝古迹中都曾发现木乃伊化的酵母发面面包。《圣经》中记载了有关食用发面的和不发面的面包的法律,说明希伯来人已懂得发面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烘焙食品的生产在西方国家中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食品工业部门。欧洲人每人每年消费在面包上的面粉达50kg。中国发面技术的历史也较早。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记载了以小麦粉(酵或不酵)、油脂、蜜、乳等原料制成的“髓饼”。元代天历三年(1330)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就详细记载了用酵面和碱发面的蒸饼方法。这是利用野生微生物产酸产气发面的方法。施鸿保所撰《闽杂记》中记载,明代名将戚继光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作战时备“光饼”作为行军干粮,这是面粉经酵面发面后烙烤制成,其制作原理与面包相同。
明代后期,欧洲的传教士将西方面包制造技术传入中国沿海城市;19世纪末俄国修建东清铁路期间,又将该项技术传到中国东北城市,后来逐步向内地城市发展。自从清代末期沿海城市对外开放以后,机械化制造饼干和西式糕点的技术也逐步传入中国。
到80年代,焙烤食品的生产已在食品工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1985年中国有12280个焙烤食品生产企业,全年总产量为258.2t,总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6%。人均年消费量为2.45kg。

【蛋糕物语】
提拉米苏——带我走吧。
关于提拉米苏的由来,有一个温馨的故事:二战时期,一个意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家里已经几乎什么都没有了,爱他的妻子为了给他准备干粮,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饼干、面包做进了一个糕点里,那个糕点就叫提拉米苏。每当这个士兵在战场上吃到提拉米苏就会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爱的人。
提拉米苏,Tiramisu,在意大利语里,有“带我走吧”的意思,带走的不只是美味,还有爱和幸福。

布朗尼蛋糕——可爱的错误。
布朗尼的由来有个很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个胖胖的黑人嬷嬷系着围裙,在厨房烘培着松软可口的巧克力蛋糕,结果居然忘了将奶油先打发,而意外做出的失败作品,这块原本要丢掉的蛋糕,老妈妈一尝,居然十分美味,布朗尼蛋糕这个“可爱的错误”就这么成为美国家庭中最代表性的蛋糕了。

英式传统酒酿蛋糕——家庭团结和谐。
芝士蛋糕——甜蜜爱情。
慕斯蛋糕——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
香橙蛋糕——守候。
黑森林蛋糕——迷失的爱意。
巧克力杏仁蛋糕——甜蜜的问候。
玛德琳蛋糕——寻找失去的时光。

杨娟娟(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