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青、天蓝、云淡好洛宁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宁县

   “洛河不浇卢氏田,流到洛宁浇竹园”。卢氏人的感叹让人在洛宁数不清的竹园里深有同感。洛河两岸、20余条溪涧之间,满是郁郁葱葱的竹林,青翠欲滴,幽香扑鼻,车行其间,颇有“穿林海,过竹园”之感。洛宁,素有“绿竹之乡”和“中国北方淡竹之源”的美誉。

    洛宁县方村林场是河南省唯一的国有竹林场,两个竹园总面积达500亩。洛宁县最大的竹园在兴华乡,面积达300亩。洛宁全县有21个乡镇种植洛宁竹,品种有淡竹、斑竹、筠竹、甜竹等16个品种,年产燕帘、果盘、花瓶等竹编工艺品10万余件,产品除在国内许多省市及港台销售外,还远销日、美等国。

   竹子何以钟情洛宁?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洛宁是个山区小盆地,气候独特、温度适宜、水源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洛宁成为北方最适宜竹子生长的地区。

    洛宁竹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唐代皇宫纱灯,多以洛宁竹为筋制作;清顺治年间,洛宁每年要向朝廷进贡竹子400竿,供太医院烧取竹沥之用;洛宁传统的竹编如坞西竹帽、温庄竹圈、寨子竹帘、中原竹床等,享有盛名。洛宁淡竹竹节长、皮薄、疤节小、内腔圆滑,是制造乐器的好材料,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二十四孝之一的孟仲哭竹之地就在洛宁县长水乡;洛宁竹作为贡竹,除了生活所用之外,所做的笛、笙、箫等乐器还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身份象征,古十二律吕,包括武皇十万宫廷乐在内的中国古代宫廷音律都是以洛宁竹作为定律之本。

   洛宁竹是当地人传统的致富手段。洛宁自古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通过种植经营竹子、竹器,洛宁人一度获得如清代晋商一样的地位。西安古楼区的竹芭寺,整条街一度几乎都是洛宁人,至今仍有300多家洛宁商户。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的变化,传统的竹编产品需求量萎缩,竹农积极性受挫。1692年的《永宁县志》载:“永宁(现洛宁)有竹林14617亩”,现在洛宁竹林总面积已下降到7000亩,且分布零散。如何抢救洛宁竹,已是摆在洛宁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洛宁县委、县政
提出,在加强全县现有竹林资源保护利用的基础上,新发展竹林2000亩,计划到2010年,全县竹林达到1万亩。同时,进一步开发竹编工艺精、深加工,学习先进技术,扩大市场规模。为营造“绿竹之乡”的氛围,洛宁县委、县政府号召各机关单位、学校、宾馆、接待服务场所、旅游景点、家庭庭院等,凡有条件种植竹子的地方,大力发展竹子,打造“绿竹风情休闲小城”,建设“北依凤翼、南临洛水,河湖环绕、水系交融,茂林修竹掩映,彰显洛书文化”的新县城。   

真静游(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