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朝歌

家乡区县: 淇县

古都朝歌

朝歌,为中国商朝末代行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两朝故都[1] 。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3000年前的商高宗武丁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沫改为朝歌。朝歌是《封神榜》故事的演绎地。商纣王在牧野之战失败后,和王后妲己被埋葬于淇河岸边。周灭商后,三分其地。朝歌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封康叔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

朝歌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诸子中。《左传》首先把朝歌同商的都城联系起来。《史记》卫康叔封卫和牧野之战的记载,确证了朝歌作为商朝都城的具体位置,此外,《史记》一书中有18处把朝歌作为地名。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这些史料记载的大都是公元前660年前后的事件。《史记》首开解释朝歌含义的先河。
《史记》以后多有文献直称朝歌为商都,《汉书》是现存较早记载朝歌为商都的文献。《帝王世纪》明确了帝乙迁沬的故事,帝乙的子王,即帝辛(后世称纣),也把朝歌作为都城。
春秋时期朝歌作为地名出现,战国时代至秦亡汉兴之时,作为地名仍在使用。西汉在朝歌置县,汉以后,朝歌时而设郡、时而置县、时而并入邻近的郡县。解放后设淇县,淇县设朝歌镇。

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安阳殷墟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3] 。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同时还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学术界看法比较一致。
朝歌为殷代后期的一个都城,又肯定安阳殷墟为殷代后期从盘庚一直到纣之灭的都城,那么,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只能从两都或数都并存的这一制度中去寻找答案,也就是说朝歌与安阳殷墟是两都并存的关系。显然,在并存的两都中,安阳殷墟是一直作为主都存在的。它与朝歌有不同的职能,大体说来,安阳殷墟主要是国王和贵族的宗庙、祭祀所在,而朝歌主要是军事重镇及田猎、游乐所在,特别是它的军事基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越往后,越显得重要。究其原因,则是由于二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所决定的。[1]

清热解读(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