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县前,固镇县只有固镇的大众砖瓦窑厂、酱园厂、农业机械厂和电灯厂等4家地方国营企业。1965年7月,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工交科,对全县国营工业企业进行系统管理。“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所谓“一长制”、“专家治厂”、“反动技术权威”等,工厂秩序混乱,生产遭到破坏。1970年成立县工业局,1973年又成立农业机械局,分别负责管理全县国营工业企业。先后兴建了农机二厂、酒厂、印刷厂(1982年改名商标印刷厂)、棉织厂、磷肥厂和化肥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各企业实行“一元化”领导。1976年,县革命委员会下设工交办公室,对工业生产加强领导和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企业重新恢复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进一步明确了党政分工,发挥了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使企业管理走上正轨。1982年撤销县工业局,县工交办公室改为经济委员会(简称经委),贯彻“搞活经济,发展地方工业”的方针,广泛推行经济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到1985年,全县国营企业发展到30个,其中有县经委的化肥厂、磷肥厂、酒厂、建筑材料厂、麻纺厂、棉织厂、商标印刷厂、农机一厂、农机二厂、砖瓦一厂,粮食局的面粉厂、米厂、油厂,商业局的食品厂、酱园厂,税务局的卷烟厂,农牧业局的果酒厂等。1985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30家,固定资产总值为1582万元(现行价);职工3019人,完成产值358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5.86%;实现利润39万元。
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固镇县还发展了村及村以下工业,城镇合营个体工业及其它类型工业。1970年,固镇县村(大队)及村以下工业企业产值69万元(含村办工业产值6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84万元的14.3%。1981年,村及村个以下工业产值155万元(含村办工业产值135万元);其它类型工业产值33万元,合计18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548万元的5.3%。1981年3月,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联合兴建的县砖瓦二厂投产。1983年,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728万元(含村办工业产值705万元),城镇合营个体工业企业产值8万元,联营工业企业产值32万元,合计76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108万元的18.7%。1985年,县外贸公司与南京捷顺贸易商行联合兴建的县板鸭厂投产。1985年,固镇县其它类型的工业企业227家,固定资产总值71万元(现行价),从业人员8416人,完成产值558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91%,实现利润150万元(现行价)。[9]
2012年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3户,比上年净增4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5.60亿元,增长30.6%,重工业增加值24.80亿元,增长32.0%,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2.6:47.4变化为50.8:49.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64.5%,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94亿元,增长52.7%;实现利税总额3.24亿元,增长364.2%,其中利润2.41亿元,增长480.1%。[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