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富平唐五陵

家乡区县: 渭南市富平县

俗话说:“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在古代一直是我国的心脏区域,为历代封建帝王所重视,历史上相继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其作为国都的历史长达1100

余年,素称“帝王之乡”。而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建都长安(今西安),历时

300年,其20座皇陵有18座分布在陕西关中,其中富平县就有5座,系全国唐陵数目最多的县份。富平县所辖唐五陵分别为:定陵、元陵、丰陵、章陵、简陵,自西向东呈“W”形分布,同连绵起伏的乔山山脉浑然一体,在县境北形成了一道横亘东西的天然屏障。

首先,唐懿宗简陵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长春乡紫金山(又名虎头山);其二,唐代宗元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庄里镇与齐村乡之间的檀山之阳;其三,唐文宗章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天乳山;其四,唐中宗定陵位于县城北宫里镇凤凰山中峰;其五,唐顺宗丰陵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的曹村乡虎头山(又名金瓮山)。

这五个唐陵,墓前都有大量精美石刻群,它们和乾陵等陵的石刻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富平为六县之首。这些唐王朝的皇家陵寝依山为陵,同连绵起伏,蜿蜓不断的乔山山脉浑为一体,在县境北形成了一道横亘东西的天然屏障,巍峨壮观。

唐中宗定陵位于富平县宫里镇凤凰山中峰。为中宗李显之陵墓。凿空山腹,踞山为陵。陪葬有王妃赵氏,节愍太子李重俊,宜长、长宁、成安、定安、永寿公主及附马王同皎等。陪葬冢散处陵园,现多湮没。陵前原有无字碑,高约9.3米,宽2.3米,厚1.7米,碑身、碑首采用一块巨石琢成。碑首浮雕螭龙,纠缠盘绕,生动美观。它是除乾陵之外的唐陵另一块巨型无字碑。石人石马造型精湛,神态毕肖,惜地面文物破坏严重,所剩无几,现仅存石人一对,石狮一尊,在落日余辉中,镇守山塬,气吞山河。

唐代宗元陵位于富平县庄里镇与齐村乡之间的坛山之阳,为唐代宗李豫寝陵,距县城约

15公里。安禄山作乱,李豫同肃宗聚兵灵武,与唐大钭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叛乱。宝应元年(762)继帝18年,大历十四年(779),葬元陵。元陵的规模与定陵大体相当。四门,陵前有华表、翁仲、石马、石狮、朱雀、石羊等大量石刻,成对布列,雕刻精美,陵前有清乾隆五十五年记陵碑,“文革”中地面文物遭大量毁坏。

唐顺宗丰陵位于富平县东北20余公里的曹村镇境内的金瓮山,为唐顺宗李诵及皇后的合葬陵。顺宗待人宽仁,性情温厚,喜爱艺术,善长隶书。父皇德宗有赐大臣之诗,都要让他书写。当年,跟随德宗在奉天,常常身先士卒,激励将士。李诵为太子时便与王叔文、

王丕等人酝酿政治改革。即位后,领导改革,剪除宦奸,曾推行了一些改革政弊的措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元和元年(806)病殁,葬于丰陵。陵踞山势,极其雄伟。堪舆家称为:“铁索岭下虎抱龙,足以藏风聚气。”

唐文宗章陵位于富平县宫里镇雷村天乳山,为唐文宗李昂之陵。其视野开阔,气势非凡。唐朝晚期,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文宗发动了“甘露之变”。开成五年(840)葬于章陵。

唐懿宗简陵位于富平县庄里镇长春虎头山,地势奇特。远眺,山似卧虎盘踞,近观,峪若游龙出水,真乃藏龙卧虎之地也。为懿宗李崔之陵寝。

定陵地百文物雄伟壮美,显示强大繁荣的盛唐雄风,元、丰、章、简诸陵石刻低矮,是中、晚唐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文化不景气之象征。这一文化长廊,反映了唐朝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富平唐五陵所独具的时代特点。

Nanan(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