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石岐西区马山,南朗龙穴村等9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不少石器、彩陶、夹砂陶等器物,表明了中山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
香山岛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海屿之地,秦时属南海郡地,汉代属南海郡之番禺县地,晋属东官郡地,隋属宝安县地,唐代为东莞县地,设为香山镇,境域为现今的石岐、沙溪、大涌、南区、深湾、三乡、神湾、石塘、翠亨、五桂山、南朗、张家边和珠海市的山场、前山、唐家、下栅一带地方。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东莞县令姚孝资用进士陈天觉改镇为县之建议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
香山建县之初,属地是一群互不相连的海岛,只有近万户人口,为落后的半渔半农经济,在南宋、元、明和清中期前的几个朝代均被列为下等县。其间,1553年葡萄牙人入据澳门,实行自治,1849年香山失去对澳门统理权。至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于沙坦的迅速大量淤积,且注重了休养生息,加上中原移民多次迁入,使全县人口大增,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香山县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时成为广东的肥沃之区,“户籍殷繁,驾出他邑而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1921年5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宣布军政时期开始,并健全各级政权机构。香山县于夏秋间展开民选县长活动,吴铁城当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以示纪念孙中山。中山(香山)人民在近现代的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在那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时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前赴后继、死而后已捍卫民族国家的革命精神影响至今。
1911年11月6—7日, 在武昌起义推动下,由中国同盟会南方统筹部澳门总支部直接领导的香山县革命武装从隆都、良都、前山分三路进军县城,占领县衙,成立香山县临时军政府,此即为辛亥香山起义时期。及至龙济光祸粤时期,香山县革命党人任鹤年、林警魂等于1916年发动隆都起义,在石岐海、马山、西河路诸要隘发生多次战役,给龙济光及其在香山的代理人以极大打击,后人立有石岐西山碑以纪念此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继而在1938年2月侵占了中山县七区三灶岛(今属珠海市),中山进入国共联合抗日时期,并在军民共同抗战下,相继取得了1939年横门之战以及横门、张家边之战等战役的胜利。1940年中山沦陷后,中山县人民在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及中共珠江特委的领导下,以五桂山为根据地,组建了中山抗击游击大队,积极展开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又取得了三乡之战、淇澳岛之战、五桂山区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据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山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广东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的直接指挥下,同日军进行了140多次的战斗,其领导者林锵云、梁嘉、罗章有等人为中山解放所做出的贡献,一直为后人传颂不已。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发动大规模内战,中共中山特派室为此做了大量宣传工作。1949年下半年中共中山县的党组织和中山县的人民武装组织迅速扩大,如9月中旬在中山县长江乡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简称“中山独立团”)等,为中山县的解放做好了充足准备。
1949年10月30日,中山的地方人民武装和五桂山根据地支前群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先头部队在石岐胜利会师,是为中山解放日。1950年8月4日,中山全境解放。
古代的中山(香山),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可以说默默无闻,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处于一个比较滞后的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康熙年间才得到基本好转。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广东宣布“迁界”令废止,自此中山的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及至民国时,中山已成为以“鱼米之乡”著称的大县,地方财政收入富足,并在1929年被国民政府确定为全国模范县,又在1948年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示范县,在全国一直居于重要地位。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a541745149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08051803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zhongshan_zhongshan.html
微博:http://www.weibo.com/madabout
微信:a54174514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