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志3

家乡区县: 信阳市商城县

  六

商城优秀儿女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大量的民间文艺,培养出很多如毕宏喜一样的优秀歌唱家,更加丰富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商城歌舞是商城文化的一个代表性艺术门类,她来源于民间小调,来源于田间地头的田歌和上山砍柴的山歌,较有名的有《花挑》、《三把扇子》、《四季忙》、《一朵茉莉花》等。大革命时期,商城是鄂豫皖革0据地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斗争生活更丰富了民歌内容,产生了《红军打商城》、《送郎当红军》、《红军来了晴了天》、《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著名歌曲。其中由商城红色艺人王霁初根据民歌《八段锦》改编创作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更是从商城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享誉全国,至今仍为革命历史民歌的经典之作,并曾参与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商城歌舞先后于1954年4月、1959年7月、1960年5月赴京于怀仁堂等处参加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誉。1977年至1978年中央、省、地有关单位曾先后两次在商城召开民歌现场会,并在中央、省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录像,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商城歌舞之乡的美称得以认可。

商城不仅是歌舞之乡,而且皮影戏、花篮戏、丝弦锣鼓、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同样盛名,在商城地方文艺的百花园中起到互补互衬的作用。不仅如此,商城的民风民俗亦十分丰厚,别具一格,饱含着商城人民的淳朴、善良。它为地方文化增添了丰富内容,一些健康习俗代代相传,久经不辍。

商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动植物生息繁衍提供良好环境,至今全境内有植物2600多种,动物400多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就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堪称“四绝”的商城肥鲵、蛋板龟、青钱柳(金钱柳摇钱树)、天蚕等。同时,“商桔梗”、“商茯苓”、“天麻”、“天香茶”等久负盛名。在1987年全国药材重点调查的467个品种中,商城就有362种,从而商城又有了“天然药库”和“豫南药乡”的美称。商城还有四件宝:商丝、茶叶、板栗和油茶。商城种植的蚕桑历史久远,从南北朝时,商城蚕桑业就十分兴盛。至宋代,所产商丝已远销湖广。到明清时,商绢商丝被列为贡品。1914年,商丝商绢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赢得好评,特别是商城珍稀野生天蚕,所吐彩丝被国际誉为“纤维宝石”。商城的茶叶汤色翠清,滋味香醇,年产干茶在200万公斤以上;商城的板栗果大饱满,甘甜可口,年产鲜栗1000多万公斤;商城的油茶质地优良,含油丰富,年产茶籽800多万公斤,现均已形成了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丰富的资源为商城的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在国内国际市场有一席之地的产品可以说数不胜数,如甜菊糖、茶油、猪鬃、鬃刷、环保机械、铁锅、陶瓷、德字粉、葛根粉、木耳、天香茶、鸭蛋豆腐干、淮南猪、麻鸭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猪鬃制品,已成为商城一大创汇产品,年实现创汇近1000万美元。环保机械已跻身入全国大市场,有十分看好的前景。

商城的地下资源亦很丰富,铜的含量位于全国第二,紫砂陶土储量在2800万立方米,且质量优良,钼矿石储量在1亿吨以上,达大型矿床规模。千年宝藏,正待开发。

商城这块红色土地,如今已焕发勃勃生机。这里山川隽秀,万木争春;良田沃野,稻菽飘香;境内交通顺畅,四通八达;通讯便捷,网络如织;教育园地,百花竞放;卫生保健,立异标新,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社会安定,万民乐业。我们相信,淳朴、勤劳、勇敢的商城儿女,在商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建设家园,奔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同关心、支持商城发展的有识之士并肩携手,一定会成就出一个更加美好令人神往的锦绣商城,再铸新的辉煌。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大别山北麓,全县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辖6个镇、13乡、1个汤泉池管理处。

商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城县西周为黄国地,春秋战国先属吴后归楚,秦属九江郡,西汉置雩娄县,隶庐江郡,明成化十一年复置商城县。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次解放商城,更名赤城县,1937年复名商城县。

商城是块红色的土地,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0党团组织,1929年5月爆发了闻名全国的“商城起义”,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开创了河南省第一块革0据地——豫东南革0据地。大别山“红军洞”列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著名的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响全中国。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商城有10余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其中8万多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从这里走出洪学智、李耀、张祖谅、张贤约等功勋卓著的商城籍将军共54名。

商城山水绵绣,风光宜人。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一座座青山竖起一道道风景,一潭潭碧水蕴含万种风情。这里群山披绿,山水毓秀,峰峦叠障,奇石遍布,胜景别致,美不胜收。温泉神水汤泉池、省级地质公园金刚台和省级森林公园黄柏山,被誉为“绿色金三角”;高山平湖鲇鱼山水库、铁佛寺水库、道教文化胜地观音山、三教洞、观阵山正形成新的旅游风景线。这里物产丰富,享有盛誉。盛产绿色纯天然、无污染农副产品。商城茶油、商桔梗、商茯苓、天香菜已获准原产地注册保护。

商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交通网络密布,干线直达,快进快出。宁西铁路、叶信高速、312国道、339省道横穿县境东西,216省道纵贯县境南北。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县城乡。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产业开发为支撑,以项目工作为依托,以交通建设为基础,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主攻工业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劳务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打造旅游经济,县域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地——商城县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里唱响

揭开鄂豫皖苏区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轶事——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在大别山唱响后,迅速伴随红军的足迹传唱大江南北。河南商城县的同志告诉记者,商城县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这里曾经爆发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商城起义”,开展了金刚山“三年红旗不倒”的游击战……

从商城唱到大江南北

1929年5月,商城爆发“商城起义”,建立了河南第一支工农红军武装——红11军32师。当年12月,红32师解放商城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表示庆祝,商城红色艺人王霁初应县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任吴靖宇邀请,用商城地方民歌《小小鲤鱼压红腮》的曲调《八锦段》,创作了赞颂苏维埃政权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从商城传遍了鄂豫皖苏区,后来又传唱大江南北。

如今,《八月桂花遍地开》似乎成了商城的标志。上了旅游车,导游小姐最先给客人们介绍这首歌当年是怎样诞生的,然后放开喉咙唱上一段。在各种纪念红军长征的活动或者演出中,演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更是不能缺少的节目。

金刚山山水绿旅游红

金刚山是商城人的骄傲,不仅因为她层峦叠嶂,挺拔秀美,更是因为当年商城儿女在这里和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1932年、1934年,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鄂豫皖苏区西征、北上抗日后,-多次对赤城(今商城)县根据地重兵“清剿”。1935年6月,当时的负责人把红军家属转移到金刚山,组建了商南游击大队,女干部、女护士、女家属则组成“妇女排”,她们以金刚山为依托,周旋于深山老林之间,开展游击战。游击队、妇女排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顽强地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赢得了金刚山“三年红旗不倒”的赞誉。商城旅游局的同志说,如今,金刚山已经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进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如今的商城已经借着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渐渐稳居周边市前列!

李前进(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