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小景

家乡区县: 福建省福安市

柏柱洋

福安柏柱洋是全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号称“闽东的延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大地腥风血雨,革命斗争星火燎原。有着爱国传统的柏柱洋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群众基础等优势,自1933年冬起,逐渐成为闽东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1934年初春,福安中心县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移至柏柱洋。曾志、詹如柏在这里主持培训土改干部,进行分田试验。随后,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先继在此成立。198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柏柱洋的斗面村、细日山村、狮峰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当年红土地一片热血的柏柱洋,已成为闽东最负盛名的重要革命历史纪念地。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柏柱洋为宏扬闽东苏区的革命精神,发挥了较大的宣传教育作用。[30]
清泉洞

清泉洞[31] 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凤翔山侧峰,距福安市区45公里。洞由嶙峋怪石构成。左济公岩,右蛤蟆石,上磐石如金龟覆盖,山石嵯峨,各具奇姿。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由桂林王贡南倡辟全洞。洞大厅仿普陀景:塑观音云游偈,原仙姑让居后座。盖文昌阁、奉魁星,作乡学子读书之所;修环墙,筑洞门,撰联曰:“洞弥云气古,泉写道心清”,遂定今名。山水有情。故乡的清泉洞给人们予力量也给人们予精神的慰藉。留下了一段段令我们回味的历史云烟。
瓜溪刺桫椤生态保护区

瓜溪刺桫椤生态保护区
瓜溪刺桫椤生态保护区[32]
福安市溪潭镇瓜溪村海拔150-500米的峡谷及其周围10平方公里的山野,分布有3600多株大大小小的刺桫椤树,是省级刺桫椤生态保护区。其中,最大的一株桫椤树高达6.5米,超过《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最高6米的记载,堪称“桫椤王”,十分罕见。桫椤形如棕榈,茎高而直,像孔雀开屏似地呈羽状分裂,是现今蕨类植物中最高大的种类,其祖先系3.8亿年前在地球上昌盛一时的裸蕨植物,与恐龙同时代。如今,恐龙已绝灭,桫椤成了植物“活化石”,我国仅在广东、贵州、四川、海南、台湾和福建有少量分布,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33]

詹家森2(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