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家乡区县: 湖南省新宁县

新宁县,隶属于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连东安县,西接城步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资源县,北靠武冈市、邵阳县。东西长84.3千米,南北宽73.28千米。新宁县辖9个镇、9个乡,总面积2751.30平方千米,总人口62.35万人(2012年)。2012年,新宁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97105万元,同比增长11.8%。

新宁县素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之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崀山被辟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地名由来

新宁县自西汉建立夫彝侯国起,四易县名。为何称夫彝:《新宁县乡土志》云:境内金 新宁县

城山上脉有芙蓉岭,因“芙蓉”与“夫彝”古时音近,水以山名,故有夫彝水,国以水名,故有夫彝候国之称。

扶县:东晋时县名。安帝元兴元年(402),桓温号,为避其父桓彝夫讳,去彝,夫无实义,不可单独为县名,故改称扶县。

扶阳:南北朝梁代县名。清康熙《新宁县志》云:“邑东金城山其峰似手状,如手之扶阳,曰扶阳也。”又清光绪《新宁县志》云:“因地今其下十余里有扶阳山,又东城外号扶阳乡,皆梁城之佐证。”由此可见,扶阳县是因山而名。

新宁:宋绍兴年间沿用至今。因绍兴初,杨再兴起事,社会动荡。南宋立新宁县,意即起事平定之后,不可不有新的“安宁”。[2]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县境属楚黔巫中地。

秦统一中国后,县地属长沙郡。

西汉置昭陵县,地属昭陵管辖,隶长沙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三月析昭陵县置夫彝(亦作夫夷)侯国,县境为夫彝侯国地,隶属零陵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夫彝侯国除。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立夫彝县,隶属零陵郡。

三国吴后主宝鼎元年(266)冬,县属昭陵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改昭陵为邵陵,县属邵陵郡。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夫彝县改称扶县,属邵陵郡。

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改扶县为扶阳县,隶属邵陵郡。

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560-565)改扶阳为扶彝(亦作扶夷),隶属邵陵郡。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废邵陵郡为邵阳县,扶彝县并入邵阳县,隶属长沙郡。

隋炀帝义宁元年(617)建武攸县(治今城步儒林镇),县地属武攸管辖。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武攸为武冈,历梁、唐、晋、汉、周五代至宋初,县地均为武冈地,隶邵州。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置莳竹县(后改绥宁县,治今绥宁县寨市),县地属之。徽宗崇宁五年(1106),绥宁县地分置临冈县(治今通道临口),县地属临冈,隶邵州,次年改隶武冈军。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在扶夷旧地建新宁县,属武冈军。“新宁县”县名始于此。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武冈军为武冈路,新宁县属武冈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三月,改武冈路为武冈府,新宁县属武冈府。洪武九年(1376),改武冈府为武冈州,辖新宁县。新宁县随州属宝庆府。

清初因明之旧。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县直属宝庆府。

中华民国初废宝庆府县直属湘江道。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县直隶湖南省。民国26年,县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0日新宁县和平解放,属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4月更名湖南省邵阳专员公署)管辖。

1986年撤销邵阳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新宁县改属邵阳市。[

王莹(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