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浩,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历任驻蒙古大使馆参赞,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外交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司司长,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外交部副部长,驻越南、日本大使等职。
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符号”出自罗瑞卿的一句戏言
符浩被人称为从黄土地走出的外交家,原名符忠孝,1916年4月降生在陕西醴泉(今礼泉)县东乡15公里处的西张堡村一个贫苦农家,世代都是以种田谋生的穷苦人。10岁时,符忠孝入学校学习,他聪颖灵慧,刻苦努力。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符忠孝参加了西安学联组织的工作团,赴乡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同年9月,经进步组织安排,他到中国共产党所办的西北青年训练班学习,一个月后考上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刚进抗大,教育长罗瑞卿便来看望新生,点名到“符忠孝”时,其浓重的湖南口音让人听起来像是“符号”,同学马上纠正,而罗瑞卿却幽默地说:“小题大做,一个标点,一个符号,有什么不可以。”于是,“一个标点,一个符号”的典故就在抗大传开,符忠孝豁然有悟,索性取其谐音改名叫“符浩”。
脱下戎装换礼服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外交官
1950年,战功赫赫的符浩被抽调进入刚刚成立的外交部,开始了近50年的外交生涯。当符浩这些身经百战经受过各种考验的同志奉调北京,脱下戎装换西装去搞外交时,毛泽东曾对他们作出了一个论断:“为什么调你们来,因为你们跑不了!”符浩进入外交部不久,中国着手建立与蒙古共和国的外交关系,1950年7月,符浩被任命为驻蒙古大使馆政务参赞。临行前,符浩与夫人焦玲一起前往西花厅听当时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指示工作。一看到符浩仍然身着戎装,周恩来笑着说:“已经是外交官了嘛,怎么还穿军装?”并且细致地对焦玲说:“要当参赞夫人,可得学会穿旗袍呀!”这对“土八路”出身的外交官夫妇这才真正意识到了外交舞台的特殊。
1955年8月,符浩赴印度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政务参赞。符浩在印度工作六年半,参加了第一次中印边界谈判,亲自交涉印度军队驱赶中国牧民事件,并亲历解救护送被达赖集团掳走的西藏女活佛回国等许多重大不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他是“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的首批知情人之一
“林彪叛逃事件”发生时,符浩恰为外交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成为事件发生后国内首批知情人中的一员。
1971年9月13日上午,外交部获悉,当日凌晨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以东300公里的温都尔汗地区有爆炸声,随之火光冲天。下午,符浩等外交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已知道林彪和叶群等人乘一架三叉戟飞机于零时32分由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朝西北方向逃跑,目标很可能是某个外国。
符浩记得,会议正在进行中,突然值班秘书拿着一份手抄特急报告快步走进来,径直奔向姬鹏飞。姬鹏飞接过报告仔细阅读,神态冷静沉着。当他的目光离开文件,脸上绽开了笑容,用一种异常的语调向大家说道:“机毁人亡,绝好的下场。”接着把报告读了一遍。原来,这是驻蒙古大使馆的直线电话,关于中国一架军用飞机在蒙古境内机毁人亡的报告,大致内容是:今日上午8时半,蒙古副外长额尔登约见许文益大使,通知有一架中国喷气式军用飞机于凌晨2时30分左右坠毁在蒙肯特省贝尔赫县境内,机上共有9人,全部死亡,并向我提出抗议。以及许大使已向对方提出要求到现场调查等。顷刻间,会议的气氛活跃了许多。分管对蒙外交的副部长韩念龙从姬鹏飞手里接过报告,逐字逐句仔细看了一遍。为了让毛泽东与周恩来尽快知晓这一消息,姬鹏飞立即要王海容与主席和总理办公室联系,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两位自前天夜里起,一直没有合过眼,刚刚服过安眠药入睡,总理按习惯要4个钟头以后才能醒来。姬鹏飞要求再一次和两个办公室的秘书通电话,强调送去一份特急和特别重要的文件,一定要把主席和总理叫醒。
一番紧张工作过后,已是下午2时,饥肠辘辘的符浩回到办公室,从抽屉中找出一包应急用的苏打饼干,权作是午餐。可还没吃两口,就被通知去姬鹏飞的办公室。正巧姬鹏飞也在吃饼干,符浩不客气地不请自拿了。嘴里一边嚼着饼干,姬鹏飞告诉符浩,总理来电话说,他和主席对外交部的同志迅速把报告送到并叫醒他们感到满意。周恩来特别对驻蒙古大使馆面临突发事件,在不了解实际情况下,为使国内尽快得到信息而启用已经封闭两年之久的专用电话线,以最快的速度把报告传回来表示满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