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旧湖里一条线的东侧,刚刚修了一座宝塔,宝塔内有几幅图画,其中一幅;是柘城县清代数学家李廷基。
可知,李廷基,学名李之铉,(乳名李玄)字子金,号隐山。柘城县黄集乡后罗李村人,现有陵园墓穴,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他就是李子金,柘城县称李廷基。
陵墓上一幅对联;“功著神州天地在,名垂青史山河存”。这幅对联概括了李子金的学术成就。
因为他幼年从事道学、天文学,晚年研究数学。其著作《隐山鄙事》中的《几何易简集》四卷,收入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卷一零七子部天文算法类存目中。
所以,李子金是明末清初康熙年间的布衣道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特别数学著作在清初数学发展史中有一定的影响。
奇怪的是李子金那么有学问,却连个小小的官职都没有。可是,却被后人尊为布衣数学家、道学家、天文学家,到底什么原因?
本故事给你一个明白的答复,看完故事自然明白了。
……
第 一 章 李子金进京赶考
清军在山海关打败了李自成,接着顺治帝从盛京迁都北京,标志着清王朝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清政府为了平定天下,网罗汉族知识分子为大清服务。曾先后多次举行科举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他们继承明朝的科举制度,开科取士,使读书人能够实现学而优则士的愿望,同时在朝廷和地方官制以及各级衙门多用些汉人,借一体现满汉一家。
并颁布新的科举规定,给于满、蒙、汉各族读书人,以同等的录取机会。每科按规定比例,录取人才。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
对那些特别有影响的知名人士,给予官职,予以重用,极个别的还亲自谕旨,下达到县衙,有县令通知到本人。
这时,鹿邑县收到了清顺治亲笔邀请李廷基进京赴任的圣旨。与此同时,柘城县同样收到了李之铉进京赴任的邀请。
因为,顺治帝早已听说“得紫金者得天下”的传闻,李自成为了紫金结合,曾亲自豫东访贤。虽然不敢断定真假,以及紫金所在的县城,他们有办法,用大概估计,猜想的县城,当然,首先猜想到的是柘城县和鹿邑县了。
其实,不管柘城县的李廷基,还是鹿邑县的李之铉,都是李玄一人。由于是假借圣旨试探,当然内容十分慷慨激扬,什么为国家效力啊,为人民奉献,为天下百姓着想,建立一个富强的朝代等等,从不提为皇上效力,为大清服务。
柘城县和鹿邑令接到皇上亲笔谕旨,看了内容,心中大喜,感到有这么一位好皇帝是百姓的福气,理应前去保驾,为国家效力,为人民造福,国富民强,大清盛世,谁不欢迎。决定亲自送达给李玄本人,并劝其前往京城保驾。
由于两位县令平时与李玄经常来往,双方十分熟悉,见面非常容易。
一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二位县令为劝京城赴任,同时来到李玄家。鹿邑县令进门就高声大喊;“恭喜!恭喜!你的测算果然灵验,算出了北京城顺治是条真龙,一点不错,他能为百姓着想,为人民造福,不像其他鳅龙附体的稆朝廷,完全为个人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而称帝,哪儿关心劳苦人民,所以成不了气候。”
柘城县令乘机劝说道:“既然有这么一位好朝廷,理应进京保驾真龙天子,皇上亲笔谕旨邀请,多大面子啊,还不赶快收拾收拾进京赴任,”
李玄手拿谕旨,看了内容,当然高兴,即向二位县令回话道:“感谢二人亲自送达圣旨,其实,我早有此意,为国家效力,为人民造福,是应尽的义务。可是,不能这样去……”
“不能这样……”鹿邑县令立即打断了李玄的话,“嗷,明白了,为了光宗耀祖,一定要威武显赫,隆隆重重进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八抬大轿抬起,唢呐前面开道,一直送到京城,”
“这有何难,”柘城县令闻听所言,自己还想巴结提升呢,赶紧喊叫一声:“来人那!”
“到”随同文秘赶紧过来,打了个立正。
县令吩咐道:“立即准备八抬大轿,唢呐礼炮,一应俱全,”
“是!”文秘扭头就要走。
“且慢!”李玄伸手拦住道:“要什么八抬大轿和唢呐礼炮,更不是光宗耀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