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崖石窟与亥母洞石窟

家乡区县: 武威市凉州区

     石佛崖石窟位于凉州金山乡大口子第五山中,现有石窟12个,大约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多数洞窟开凿在半山腰,无法攀登。在能攀登的个别洞窟中,已发现有毁坏的塑像、壁画残片及一些小型的泥塑罗汉。根据塑像材料和造型、发式等,初步判断是西夏作品。对石佛崖石窟,目前还没有正式的考古研究成果和确切的史料记载,估计应与北魏高僧刘萨诃所预言的石佛故事有关。如果这样,这将是一个非常优美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历史预言故事,可以和敦煌壁画、经卷上的许多内容联系起来,提高凉州的知名度。但截止目前,因对石佛崖石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许多情况还不甚了解。


    亥母洞石窟位于城南新华乡缠山村西的祁连山麓,历史上曾是佛教活动的圣地,亦称亥母寺或金刚亥母寺。据清乾隆《武威县志》记载:“亥母洞寺,城南三十里,山上有洞,深数丈,正德四年修。”根据洞内发现的大量西夏文物证明,修建的年代应在西夏崇宗正德四年(1130)。说明在西夏时期,这里的佛教活动就比较活跃。到了明代,据明嘉靖壬午年(1522)三月立的《北斗宫新创藏经楼碑记》云:“郡之城南有古亥母洞寺,适有比丘桑儿加领占及扌舍刺僧去往来,北斗宫以为禅定处。”从这一记载可看出,明代亥母洞寺的僧丘与城内北斗宫的僧丘,在佛事活动上,相互来往。由于亥母洞石质不佳,西夏、元、明、清各代及民国年间曾遭地震破坏,洞窟被震塌,大量的文物遗产埋藏于地下。

馒头少将(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