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湖北省云梦县

斗氏家族与"若敖鬼馁" 若敖氏源

  自春秋初楚国国君熊仪。熊仪即君位后,又号称若敖,熊仪之子斗伯比即以若敖为氏,因别封斗邑,故亦称斗氏。斗伯比之子斗子文(斗榖於菟,是孝感历史上著名的楚国令尹)。因此,若敖氏之族属王族的分支,在熊仪之后,特别是在楚武王、成王、穆王、庄王诸代,均居高位,是楚国举足轻重的大姓之一,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作过突出的贡献。如斗伯比(郧公之婿,郧公,郧国国君,治所在安陆)正值熊通

楚武王 

   称王发展时代,在楚武王征服汉东的过程中就立了大功。另一位若敖之后斗廉,不仅是一位军事统帅,而且也是一位春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师克在和”等观点,闪烁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楚武王创设的令尹,也是首先从若敖氏之族中挑选出的斗祁充任的。楚成王初立,子元乱国,为斗班所杀。斗谷於菟斗子文 任令尹,辅佐楚成王27年,在任上,斗子文“三仕三已”、“毁家纾难”,帮助楚成王东征北战,争霸立业,功勋卓著。其后,子玉任令尹,子西任司马。子玉死后,子上曾继任令尹。就是到楚穆、庄时,若敖氏出任令尹的,也有四人:成文心、子孔、子扬、子越,可见若敖氏之族长盛不衰,为楚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一方面,但在另一方面,随着若敖氏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展,斗氏家族中有些不贤明的大臣权势却日趋膨胀,不仅与王室存在矛盾,而且也招致其他贵族大姓的不满。如公元前637年楚成王三十五年 ,斗子文荐子玉接替自己继任令尹时,大夫叔伯蒍吕臣 就以“子若国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表示怀疑与非难。随着一代贤令尹(相当宰相)的斗子文去职后,继任者成子文、子孔、子扬、子越与楚王室和其他大臣有矛盾日益突出,到了子越继任后,子越与庄王终于爆发了直接的冲突,整个若敖氏在楚庄王的果断强力打击下,终于土崩瓦解了。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九年 ,正当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观兵周疆凯旋回来时,若敖氏、蒍吕氏这两大姓之间的斗争也愈益尖锐化。此时,若敖氏子杨斗般,子文子 、子越斗椒,子良子 分别担任令尹和司马,主宰着楚国军政大权,斗子文的侄子子越是个状似熊虎、声若豺狼的野心家,相传他一出生,其伯父子文就厌恶他,说他日后必定会使若敖氏遭受灭顶之灾。《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说:“初,楚司马子良子文的弟弟 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戚。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这就是成语“若敖鬼馁”的来历)。这虽不免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也反映了深谙楚国政治的斗子文,对若敖氏权力膨胀而引起的后果的严重忧虑。事情果不出子文所料,子越为司马时,野心不死。大臣蒍贾看清了这一点,便设计让子越任令尹,他先是诬陷令尹子扬斗般,子文子 有谋反之意,使子扬被楚庄王所杀,子越得以晋升为令尹,蒍贾亦升任为司马。若敖氏经武文成穆诸代的兴盛与挫折,到了子越会令尹时,与王室矛盾已是十分激化,终于走到了与王室摊牌,发动叛乱,挺而走险了的一步。

应该说,若敖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叛乱的声势也很浩大。楚庄王从大局出发,开始采取妥协态度,提出以“三王之子楚文、成、穆王之子孙 ”为人质《左传·宣公四年》。 谈判解决。但此时的子越已骄狂已极,拒不接受。楚庄王于是亲领大军出征平叛,公元前605年秋,王军与若敖氏之族战于皋浒今湖北襄阳西 。子越的部队都是精锐,他本人也膂力超人、箭法精湛,向楚庄王连射两枚重箭。铜箭疾劲有力,射穿楚庄王的车辕,透破鼓架,铛地一声凿在战鼓后边的铜钲上,把铜钲敲起多高。第二枝箭随后跟到,划破车辕,射断战车伞盖的中心骨架,差一点戳着楚庄王。这两枚超级重箭,刺耳的呼啸声使王军大为惊恐,一片哗然,阵形波动,开始倒退,眼看就要溃散。

楚庄王擦着脖子上的冷汗,检查自己的脑袋还在之后,急中生智大喊:“先君楚文王攻灭息国的时候,得到三支利箭,子越偷走两支,现在全射完啦,大家不要害怕。给我重新上啊——”

楚庄王亲自在车上猛擂战鼓,王军阵脚略为稳定,奋勇进击,终于杀溃叛军。子越一家老小及所有亲戚——即整个若敖氏这一积累了几百年的庞大家族,全被灭族了。整个若敖氏绝户了。若敖氏的先人在天上流浪,地下无人祭祀,成了饿鬼,“若敖鬼馁”这个词就是指没有后代,连鬼都要饿死的意思。

当时,子文之孙克黄,时任箴尹,子越率族叛乱时,正出使齐国,回来至宋时,听到镇压叛乱消息,有人劝他不要回去,他以君命为重,还是回国向楚庄王复命,然后自拘于司法部门,主动请罪伏法。楚庄王念及其爷爷子文之功,仍使克黄担任箴尹,改名为“生”《左传·宣公四年》。)

 

贤相孙叔敖

  孙叔敖曾隐居云梦泽中。楚庄王时的令尹斗越椒,趁庄王外出时谋反作乱,杀了大臣斗克和孙叔敖的父亲。孙叔敖扶着母亲躲到云梦泽中避乱,耕种自给。庄王回国杀了斗越椒,孙叔敖被人推荐给庄王。庄王请他回朝,拜为令尹。孙叔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更加强盛,使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叔敖被誉为“子文复起”。

黄香

   黄香字文强,出生于当时的江夏郡安陆县(即今云梦),9岁丧母,事父至孝。夏天为父驱赶帐中蚊子,寒冬以身体为父温席。少年时博学经典,才思敏捷,会写文章。年12受到江夏太守刘护的赏识,至京师洛阳,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赏识其才,让他入东观阅读皇家藏书,后官拜尚书郎。汉和帝永元4年(公元92年)任尚书左丞,两年后升尚书令(直接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他公正廉明,数陈得失,深为朝廷看重。清河地方发生“妖言”案,株连千人,冤声载道。黄香受理此案后,复审核查,弄清了案情,终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从轻发落了在押人犯,无辜者得以解脱。汉安帝时,黄香出任魏郡太守,时逢水灾,他将自己的俸禄和朝廷给他的赏赐,全部拿出来赈救灾民。 黄香善写文章,有《九宫赋》、《天子冠颂》、《责髯奴辞》传世。 黄香于公元122年去世。 黄香是后世“孝”的楷模,元代以来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今义堂镇黄土坡村(又称“黄岗村”)即黄香故里,黄香墓也在离此地不远的黄孝村。明《大明一统志》、清道光《云梦县志略》和《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均有记载。

黄香之子黄琼

   黄琼,字世英,生于汉章帝元和3年(公元86年)。初以父亲的关系任太子舍人,他以病为由辞官不就。汉顺帝永建中,公卿们又向朝廷推荐,他又称病不受。李固平素很敬佩黄琼,于是用书信劝他出仕当官,书信中说“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黄琼听从了李固的劝告,应征做官,拜议郎,又升迁尚书仆射。琼性鲠直,经常在朝堂上为事据理秉公争议,无人能与他抗衡。他上书顺帝,要求考察公卿们为官的得失,斥黜无功德者,引进贤者。顺帝永建3年大旱,他又上书劝行节俭,除弊从善。后升任尚书令,又任魏郡太守,汉桓帝元嘉元年任司空。当朝梁太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掌管朝政,桓帝想褒奖尊崇他,并让朝臣们讨论。当时一大批官员阿附梁冀,称他的功德可以和周公相比,应赐山川、土地等。黄琼却持反对意见,最后朝廷接受了黄琼的意见,因此梁冀非常恨他。汉桓帝永兴元年黄琼任太尉。延熹2年,梁冀被诛杀。因黄琼不阿附冀,被封为亢乡侯。琼推说有病辞让封爵六七次,言辞恳切,朝廷才接受了他的辞让。延熹7年(公元164年)黄琼病逝,时年79岁,赠车骑将军,谥为忠侯。黄琼归葬于江夏时,远近四方名士前去送葬者达六七千人。

黄香曾孙黄琬

   黄琬,字子琰,公元141年(汉顺帝永和5年)出生。年幼就很聪明,善于言辩。汉桓帝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太后下诏问黄琼日食多少,琼写奏章思考回答,但不知如何说明。黄琬当时才7岁,站在旁边说“为何不说日食后所余部分就如同一弯新月?”黄琼听了很惊奇,就用他的话回答太后的诏问。朝廷拜黄琬为童子郎,他以病推辞不就,名扬京师。灵帝光和5年拜议郎,升尚书,又出任鲁、东海二郡相。性鲠直,不畏强权,有谋略。汉灵帝中平初,他因功封关内侯。董卓专权时,黄琬是名臣,任太尉,又封阳泉乡侯。董卓要从洛阳迁都长安,黄琬上谏不同意。及至迁都长安后,又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了董卓。后来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黄琬被捕下狱,死于狱中,时年52岁。 黄氏祖孙,忠直孝义,青史留名。

 

聂亮工

   明崇祯4年(公元1613年),伍洛么屋村人聂亮工由举人考中进士,先后任浙江仁和县和遂安县知县。他为了方便家乡士子进府城赶考,特在义堂好石桥西岸修建了一座普济寺。因县东、南乡离府城远,当日难到达,便可以提早一天出发,在好石桥普济寺歇一晚,第二天赶赴府城应试。

别传慧宗禅师

    明代,四川峨眉山有一位高僧——别传慧宗禅师,云梦人。他姓王,生于孝宗弘治6年(公元1493年)。7岁出家于白鹤寺。明世宗嘉靖12年(公元1533年),到峨眉山驻锡于金顶锡瓦殿,后到山麓圣积寺担任住持。他在圣积寺铸铜钟三口,一送白水寺,一送金顶永延寺,最大的一口留在圣积寺老宝楼,人称“圣积晚钟”。该钟腹空深大,高2.3米,重12.5吨,为峨嵋山第一大钟。此钟表里刻字61600个,其上部刻有自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年间至明嘉靖近1300年里与峨眉山佛教有关的历代帝王将相和文武重臣的名字及其他内容,是研究峨眉山佛教史的珍贵文物。 禅师还于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在峨眉始建了闻名遐迩的白龙洞禅院。他在寺周植樟、楠、柏、杉7万株。后人为纪念禅师造林功绩,把这片古林称为“功德林”,为山中避暑胜地。 别传慧宗禅师驻锡峨眉40年,颇受四众弟子敬重,其功德惊动了朝廷。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禅师被召入京,神宗亲赐金质万岁牌一座,《华严经》24部,以及幡幢等法物。次年(公元1574年),禅师在京圆寂,神宗赐谥“洪济禅师”,并派人护送其骨灰回峨眉,建灵骨塔于极乐寺附近林中。大学士陈以勤为之撰写了《别传禅师塔铭》。

 

 

肯尼亚女孩(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