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呼和浩特旅游就会提到位于玉泉区南部的藏传佛教--大召寺。“召”为藏语寺庙之意。大召寺汉名原为“弘慈寺”,现改为“无量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一般这样的寺院里会设有活佛,但是大召却是少有的没有活佛的寺院。原因则是当年康熙帝征讨葛尔丹途经大召时,曾在此留宿,因此大召寺成为了清朝的帝寺,并由皇家出资扩建。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设立规定。大召寺佛堂正中供有一尊2.55米高的银佛像,经历四百年的苍桑变化,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因此无量寺又称为“银佛寺”。在大召山门的屋檐下悬有“九边第一泉”的牌匾。这里的“九边第一泉”,指的是大召前的玉泉井,相传康熙皇帝在平息噶尔丹之乱后,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碑文记载: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其中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大召有当时宫中赏赐的明宣德炉,清康熙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皇宫的8个珍珠八宝宫灯,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帝赐的鎏金财神,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内还收藏有众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
现在大召与席力图召隔街相望,两寺金碧辉煌,古色古香;香火鼎盛,法号齐鸣。重现了明清年代“召城”的风采。在大召的西侧是保存完好的明清一条街,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因此也受到众多导演的重视,成为古装片拍摄的外景地。这里的历朝古玩、字画、玉器及蒙古族皮画、铜具等手工艺品遐尔闻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