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承德的民风民俗

家乡区县: 承德市隆化县

     承德,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那么多不同的民俗体验,没来过承德的朋友对于承德民风民俗您又了解多少呢?

      我国的民间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商德,也形成了一套商业习俗。承德地区民间贸易与之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地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点。民间贸易活动场所 1、市镇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逐步兴起了一些市镇。较大的有承德、八沟(平泉)、土城子(凤山)、锥子山(围场)、滦阳(下板城)、隆化、宽城等,已具有相当大规模。如承德街有商业店铺,手工作坊,服务行业等1140余家。八沟镇有670余家,凤山镇247家,锥子山201家,宽城129家,滦阳127家。外地商人也往来于此。经营项目比较齐全。商业有绸缎店、布店、百货、五金、米粮、文具、药铺、皮毛行、煤炭、货栈、干鲜果品、糕点、杂货、瓷器、烟酒、茶庄、书店等。服务行业有饭馆,澡塘、旅店、照像、修钟表、理发、熟食小吃等。特殊行业有烟土庄、当铺、钱庄等。可以说“五行”(店行 、粮行、烧行、当行、钱行),“八作”(香坊、纸坊、糖坊、染坊、鞋坊、皮行、木瓦、炮铺)俱全。这些地方已成为商业集散中心。

      承德避暑山庄实际上是清王朝在北京之外的一处离宫,也是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清朝的建立者和统治者是满族贵族。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来源于女真人。现人口429.9万余,散居在全国各地,其中40%以上分布在辽宁省,其它多散居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河北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这里有满语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绝大多数满族通用汉语文。80%以上的满族人从事农业,居住城镇者从事手工业或服务行业。早期满族擅长骑射,爱好歌舞,注重礼节,服饰别致:男人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女人身着的旗袍后来为全国的妇女所采用。满族历史悠久,其先民从明代的女真族可上溯到3000多年以前的肃慎人。"挹娄"、"勿吉"是不同历史时期对满族先民的称谓。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建立了牛录-八旗制度。同时,随着统一事业的逐步进行,满族原有的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转化。1635年,皇太极废除诸申(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次年继帝位,定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逐步统一全中国。满族人进关后,形成了满汉人民杂居的局面。

      还有八旗制是清代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为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的基础上所创建。万历二十九年(1601)初建四旗,四十三年增设四旗。称初建四旗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后建四旗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凡满族成员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皇太极时,又增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八旗制度加强对满洲等旗人的人身束缚,其生产职能逐渐消失,军事职能增强;作为一个行政组织,在八旗兵驻防地区,各级八旗衙署与州县系统并存。在清一代,满洲等旗人受八旗制度严格束缚,直到清亡。

      以及服饰满族人的服饰主要是一种襟式长袍,因满族人皆为旗人,所以这种长袍称为旗袍。满族男女皆喜穿旗袍。清初,旗袍的样式没有领,马蹄形状袖口,也叫箭袖,大襟左袄,系纽扣,四开权,衣长过膝。入关后,逐渐受汉族服饰影响,居常旗袍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权,或不开权,马蹄袖也改为平袖,箭袖袍已成为一种礼服,只有官服袍、包括朝袍、龙袍、蟒袍等仍为开权、马蹄式,外加披肩领或卷领。平民百姓喜庆日或外出办事,亦遵旧俗,以箭袖为重,春冬季于旗袍外加穿马褂或马甲,腰间束带;女旗袍与男式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多于领口、衣襟、衣裙及端缘饰花边。外出则于颈间围一长巾,春秋季加穿马褂或马甲于袍外。40年代后,男式旗袍渐废弃不用,女式旗袍则由宽袖改为窄袖,由宽松肥大型改为紧身贴腰式,后来逐渐传入汉族妇女的服饰中。

     这就是承德市民族风情浓郁,这里自古就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清王朝时期,满、蒙、藏、维、回、汉等民族文化在这里融合会聚,上演了一幕幕民族团结的历史活剧。土尔扈特回归、六世班禅东行觐见乾隆皇帝、乌兰布通康熙大战葛尔丹和多伦会盟等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目前,全市有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宽城满族自治县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我国满族、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当您来到这里,可以充分领略到满族、蒙民族歌舞、品尝具有民族风味的特色饮食,还可以欣赏民间剪纸、布糊画和核头皮工艺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艺术。另外,承德清乐宫2002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从这里您可以在品尝宫廷御膳的同时,观赏“清宫宴乐舞”,一览清宫朝拜、升坐、赐宴的礼仪习俗。

     欢迎大家来游玩。。

*(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