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当代成就显著

家乡区县: 武威市凉州区

    新中国成立后,凉州文艺界人士弘扬传统,与时俱进,使文学艺术活动进一步走向繁荣,进入了一个蓬勃兴盛的历史时期,人才辈出,成就卓然,引人瞩目。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十分重视,建立健全了各类文化设施机构,为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凉州的戏剧艺术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放后,众多专业和业余剧团,活跃于广大城镇乡村,为凉州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在艺术表演上,凉州的戏剧团体有一团多艺、一专多能、应变能力强的特点,演出的剧种有二十多种,演出的优秀剧目近一百个,观众反映良好,社会反响较大。在剧本创作方面,具有创作队伍强、作品质量好的特点。多年来,创作上演的剧本有近百个,在省内外刊物发表剧本三十多个,引起了省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其中徐万夫创作的大型历史秦剧《梁红玉》,裘诗唐等人创作的大型歌剧《动荡的巴里坤》,李德文创作的大型秦剧《爱情从这里开始》和《商鞅变法》,徐祜创作的大型诗剧《凉州会盟》等,得到了许多专家好评,并在省、市调演中获奖。 
    凉州的书法、美术、摄影艺术在省内外也有较大影响。1954年,赵延年创作的国画《绿化祁连山》率先打入全国美展;1973年,刘绍宗的国画《林带花香》在《人民画报》刊出后,获得较高的评价,并参加了全国美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凉州的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昌盛,书法、美术、摄影活动广泛开展,每年都举办各种展览十多期。丁二兵、徐万夫等的书法活动十分活跃,带动了一大批中青年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大量人才脱颖而出,如陈石、麻永忠、张德生、满生先、赵长军等人,在省内闻名;绘画方面,丁二兵、陈石、张祥生、王金城、李恒才、姬长斌、黄胜元、杨万胜、孙兴学、赵青章、杨震雨等成就斐然;摄影方面,也涌现了一批专业摄影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窦实的摄影作品已套印成集、册在全国发行,王斌的《春诗》参加了全国影展,王文明的《乡情》、《出征》等许多摄影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大奖,袁志强的《塞上晚照》、《静暮》、《印象》等摄影作品参加了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获第三届甘肃省“敦煌艺术奖”。
     在音乐创作方面,有10余人的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王坤、杨生祥、张克权等人创作的歌曲获省级奖励,刘期相创作的多首歌曲获国家级大奖和省、市优秀创作奖,严述科的《这里的春天》在省上获奖,并由歌手演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歌词创作方面,冯天民的词作数量丰富,质量较高,被业内人士广泛看好并多次获奖;杨才年创作的歌词也多被谱曲演唱,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方面,凉州本土的作者作品也不断涌现。李田夫的短篇小说《虎子敲钟》在国内外具有影响。近二十年来,凉州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就有上百篇之多。冯天民、宋振林等人常有新作问世;古马、叶舟等凉州籍作家的作品在省内外颇得好评;董堂寿的中篇小说《在野》反响较大;李学辉、杨若冰的创作数量颇丰,并数次获省内外奖项;周生发的小说创作也已引起人们关注。他们的众多创作为凉州文坛增添了光彩。徐兆寿的长篇小说《伟大的生活》、《生死相许》、《非常日记》和诗歌在国内特别是在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陈玉福的长篇小说《一号会议室》可谓反腐败的力作,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者,当属陈开红及其长篇小说《大漠祭》。

馒头少将(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