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北江记录着英德发展的铿锵脚步,巍巍南山见证了英德的翻天巨变!伴随着新中国的前进脚步,浴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英德人民已走过65个不平凡的春秋。65年来,英德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65年,英德工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再到百业俱兴;65年,沼气、天然气、闭路电视、电话手机、电脑宽带纷纷走进农民家里……英德,在科学发展中踏歌前行,硕果累累,不断从区域大县向经济强县迈出坚实的步伐。
65年前,英德城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除主要街道部分商铺砖石砌栋、木板棚层以外,一般商铺、民宅都是火砖砌柱承栋盖瓦,下以竹织批荡或木板为墙,不少甚至全是竹木屋。建国后,尽管政府进行过多次修建,但难改城区街道狭窄、房屋矮小破旧的落后面貌。至1978年,县城面积仍不到2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后,英德城市面貌逐渐发生了可喜变化。城区面积向西向北全面拓展,政府机关、部门行业随之陆续向北迁移;建成比原先规模大三倍的英德火车站;从单一的和平路、浈阳路,变成峰光路、建设路、教育路、梅花路、利民路及富强路等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的街道布局,宽80米的新中轴线英州大道也建成;电信大楼、新人民医院、新英德中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物拔地而起;绿化亮化工程积极开展……至上世纪90年代,一座现代化的英德小城已初露端倪。
然而,英德城市面貌真正脱胎换骨、版图扩张日新月异是在近5年。近年来,英德市按照建设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着力推进“四镇(大站、英红、望埠和英城)合一”大市区扩容提质,并将“两德”合作区、英红园纳入市区范围,力争到2020年人口达到5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按照50年一遇标准修建了北江防护体系和占地2000多亩的人工湖——浈阳湖,彻底结束城区千百年来不设防的历史;沿防洪堤建设的滨江公园成为一道亮丽新景观,与依山而建的龙山公园遥相呼应;碧峰华府、维港半岛、滨江尚品等一批花园小区相继建成,城区居住环境显著提升;东岸新城起步区建设全面铺开,北江三桥、汽车新站等项目不断加快;新建成城乡绿道95.5公里,实现市区“五湖”、公园、旅游景点有机串联。目前市区共建成13个大型休闲公园和广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2平方米。城区面积比建国初扩大数十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