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戏曲艺术

家乡区县: 渭南市蒲城县

     蒲城县自清嘉庆以来,就有戏剧创作的记载。嘉庆六年(1801)进士、翰林院编修崔问余(东杨乡人),以幼时父亲为官清廉被诬、致家破产、引起婚变、恋人自尽等亲身经历,编成戏本《碧玉钿传奇》,流传民间。此后,王登(县城人,隐士),编有戏本《流青庵》、《青梅传》。清末到民国时期,米宴周(即米岩,贾曲乡人)编有《桃李记》全本;李良材(即李桐轩,马湖乡人)编有《一字狱》、《双刀记》、《天足会》、《亡国痛》、《鬼教育》、《暗狱天》等30余本;李约祉(李博),编有《庚娘传》、《杨氏婢》、《韩宝英》、《优孟衣冠》等20余本;李仪祉(李协),编有《李寄斩蛇》、《复成桥》、《卢采英》等数本;常自新(常铭卿,东陈人),编有《黄天荡》、《孝陵卫》、《望夷宫》3本;李绍符(陈庄乡人)编有《春灯谜》、《鲁齐郎》、《三家姻》、《丁丑案》4本;王独清(县城人)编有《杨贵妃之死》、《貂蝉》2本;崔永年(县城人)编有《凤英传》、《双罗衫》2本。这些剧本,绝大多数曾由蒲城和西安几个戏剧班社采排演出,特别是“三李父子”(李良材、李约祉、李仪祉)所编的一些剧目演出后影响较大。李良材依据清咸丰年间发生在四川泸州府的一大冤案而编写的《一字狱》,经易俗社在西安演出后,极为轰动。剧情大意是:总督之妻弟乘凶年在沪州横征暴敛,逼得乡民结伙抗捐,但他却谎报民反。总督不察实情,传下札文命镇台前往剿办,血洗沪州,乡民郑全父女死里逃生,鸣冤无门。赴京应试生员万人杰等得知此情,义愤填膺,罢考告御状。朝廷派钦差查处,总督焦急无策。幕府刁迈朋借与镇台至交,偷换札文,将“剿”字改为“查”字,一字之差,使总督卸脱罪责移祸镇台,造成冤狱。剧中总督、镇台和刁迈朋等,均确有其人。其中刁迈朋真名叫田子实,他草菅三千人命,陷害朋友,竟换得知府官职。据传,某年田子实到西安看了秦腔戏《一字狱》,惊慌不安,携重金乞求易俗社停演,结果欲盖弥彰。民国10年(1921)李约祉率易俗社到湖北汉口,一次演出此剧,座中忽有一老翁起立,操四川口音高喊:“戏中的万人杰就是我!”遂将自己的姓名与该剧史实背景告诉观众,并称赞“编演俱佳”,使会场震惊,掌声雷动,开戏院未有之奇观。
      新中国建立后,蒲城籍戏剧家姬颖,先后担任西安易俗社、尚友社副社长和省戏校艺委会主任,除创作秦腔剧本《吃粥记》外,改编秦腔剧本《关汉卿》、《桃花扇》、《破宁国》、《辕门斩子》、《铜台破辽》等十多部。1958年他与杨公愚合作,在《戏剧论丛》上发表长篇文章《易俗社四十七年》,全面系统地向全国戏剧界评介易俗社的历史经验与艺术成就。蒲城县专业和业余文艺组织遵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截止1990年,挖掘排演传统历史剧190多本和移植现代剧70多本;整理改编的历史剧主要有《摘星楼》(张自胜),《隔门贤》(董光祖),《砸烟灯》(孙仲文、孙子厚)等;新编的历史剧有《玉鸳鸯》(雷济瀛、郭怀仁),《审鸡》(张自胜、李润田),《王鼎死荐林则徐》(张自胜);新编的现代剧主要有《外甥捉舅舅》(董光祖),《碑仇恨》(杨亚非、校文彬、陶仲云),《卖猪记》(集体创作,任建煜执笔),《清水畅流》(樊德田),《新任支书》(谭照文),《光棍嫁女》(柴有福、张舟林),《一枕计》(赵瑞祥)、《验猪记》、《隔门喜》(谭照文),《丰收在战斗中》(党永贤),《喷泉扬波》(集体创作,权信郎执笔),《苹苹和乐乐》、《鸿雁泪》(权信郎),《金鸡缘》(牛汝忠)等。其中《鸿雁泪》曾获陕西省1981年剧本创作三等奖。
     在演出活动方面,解放后至1959年,全县多次举行文艺会演。尧山中学排演的秦腔《血泪仇》、迷胡《梁秋燕》,蒲城中学排演的歌剧《红军回来了》、《军民一家》,兴镇中学排演的迷胡《两颗铃》,罕井业余剧团演出的《王二加入互助组》,永丰东堡村业余剧团演出的历史剧《杜十娘》,东陈庄业余剧团演出的石羊道情《隔门贤》等,在当时很有影响。县专业剧团演出的传统剧《打虎计》、《周仁回府》和新编历史剧《屈原》、《鱼腹山》等比较成功,主要演员孙玉华、张耀秦、任培民、贾秀兰、郭宝钗、张春花、李文琴、屈玉秀等曾获陕西省和渭南地区演员奖。1960年,全县戏曲会演时,专业秦腔一团创作演出的现代迷胡戏《丰收在战斗中》获奖,副省长谢怀德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此后参加了省文教群英会和省委扩大会调演。1963年,渭南地区文艺会演,县秦腔三团演出现代剧《三世仇》,获演出二等奖。1964年,蒲城中学编演的《卖猪记》获渭南地区二等奖。1980年,渭南地区戏曲创作会演,县剧团演出的《摘星楼》获综合奖,《审鸡》和《一枕计》获剧本创作奖。1981年渭南地区青年演员观摩演出,县剧团演出《藏舟》、《悔路》、《斩秦英》,朱小琴获演员二等奖,雷章才、刘少云获演员三等奖。1982年,渭南地区戏曲创作调演,县剧团演出《玉鸳鸯》,朱俊义、朱小琴、张广才获演员奖,吝武定获字幕奖。1984年10月,全省青年演员调演,县剧团演出《挂画》,《看女》,王秀玲获演员一等奖,王竹梅获演员三等奖,李福友获导演奖。同年,渭南地区戏曲会演,县剧团演出《光棍嫁女》,剧本作者柴有福获精神文明奖,朱俊义、祁胜文获演员二等奖,姚云侠、刘宝玲、田仲民获演员三等奖;蒲城地方戏石羊道情《砸烟灯》获集体二等奖,省电台、电视台分别对其录音录像,多次向全省听众观众播放。1987年,省电视台举行“西凤杯”青年秦腔演唱大奖赛,县剧团演员王英、丁宝珍获优秀唱腔奖。1988年,东党乡皮影队参加渭南地区会演,轰动渭南市,《孙悟空大战杨柳精》和《伍子胥过江》两出戏共获19个单项奖,其中刘稚孝获剧本改编奖和辅导奖,党猪娃获演唱奖及古箱收藏奖

辉灬仔(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