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岭镇的传说
葛岭镇位于永泰县东部大樟溪畔,为永泰通往福州的东大门。相传此地有一山似飞凤,得名凤岭,葛仙君曾游此岭,故称葛岭。境内著名景区有:保持原始自然风貌的乐峰赤壁景区、隔溪相望的桃花洲、李花洲,有“方广洞天”之称的“一片瓦”方广岩、巍峨秀丽的天门山峡谷生态旅游景区。
大洋镇的历史传说
大洋镇位于永泰县西部,境内有盘古洋、陈乾洋和金盘洋三块小平原,其中间隔一片苦竹林。明代中叶先民开发时砍去苦竹,使三个洋连成一片,故称大洋。此地丘陵重叠、溪山相连,风光旖旎,素以“建筑之乡”闻名遐迩。位于棋杆村的高盖山险峻挺拔、绝壁落泉、古洞清幽、奇峰环绕,山上的名山室建于唐文德元年,是中国道教西岳“第七福地”。元代摩崖浮雕“白莲菜——莲社七祖图”为我国仅存的南宋创立的民间宗教七比丘造像遗迹,甚为珍贵。
长庆镇的历史传说
永泰长庆镇旧时林木参天,人烟稀少。明嘉靖四年,魏氏祖唐七,由大田迁居此地,拓荒造田,繁衍宗枝,并以拓村日为纪念日,世代相传庆祝,后人遂以“长庆”为村名。名胜古迹有下漈寺、香盖寺、奎光阁,宋林羽曾讲学于莲峰村,村口现尚存朱熹书迹“龙门”石刻。
同安镇的历史传说
永泰县同安镇原名辅弼,最早时各姓人口极少,而匪祸不断,乡民为抗匪自愿结盟,故名辅弼。又传宋时因邑人郑侨官至参知政事,是国家的辅弼大臣,故称辅弼。后因境内有个同安寨,取同安和谐顺应民心涵义,故改称同安。清未,有甘、蓝诸族受匪徒连日围攻,乡民同心据寨抗敌,幸以保存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取寨名为同安寨,后扩大为村名。境内洋头村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寺,是福建省现存明代少有的完整建筑物。
盖洋乡的历史传说
盖洋乡地处永泰县南部高山区。宋时有黄、郑两性先民迁居此地,黄氏所居山村以地势之高取名盖峰,郑氏所居山村以地势平坦取名盖洋;后因黄氏人口较少,郑氏宗族较为兴旺,故隐盖峰之名,而取意“高山之洋”称为盖洋沿用至今。境内有著名的闇亭寺风景区,寺前雄峰矗立,寺后树林茂盛,石卷岭云,景色清幽,素有“暗地生辉”美誉,宋理学家朱熹曾游此寺并题留“闇潭水涌天心月”联句,传为佳话。
塘前乡的历史传说
塘前乡位于永泰县东部的大樟溪畔,是永泰通往福州水陆交通的咽喉,因古代村民住宅前有一大池塘而得名。解放后曾隶属大樟乡、赤鲤乡、葛岭镇,1978年又由葛岭划出成立塘前人民公社(今塘前乡)。境内溪流水域宽阔,是优良的天然淡水渔场。元广东潮州路总管、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王翰和其子明《永乐大典》副总裁王偁的故乡就在境内官烈村,官烈还是古时闽王王审知狩猎之地和原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为官廉正的宜良知县江景阳系境内莒口村人。他们的旧居、读书处和墓葬遗址至今犹在。境内新开辟的千江月农业生态观光景区正受到游客的青睐。
赤锡乡的历史传说
赤锡乡位于大樟溪中上游结合部,境内有二座山峰,隔溪对峙,如龙相据,溪中原有一赤色圆石,人呼“龙珠”,每于月明之夜,山风浮动,溪光粼粼,赤石便熠熠生辉,其色银白如锡,乡民呼之为“赤锡”,圆石与二山并称“双龙戏珠”,遂以“赤锡”为名。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feixuan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0924877.html
我的新郎微博http://weibo.com/2971812253
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