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天气谚语辑谈--闽南晋江

家乡区县: 福建省晋江市

                                               传统天气谚语辑谈

      闽南天气谚语是闽南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闽南人祖祖辈辈观察天象的智慧结晶,也是闽南民俗文化和农业文明的重要的表现,许多的天气谚语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至今这些谚语仍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闽南人旅居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闽南的天气谚语传播到很多地方,成为他们对故乡民俗文化的思念。闽南天气谚语绝大多数用闽南话读起来都是押韵的,非常有趣。

                                                如关于春季天气的谚语

“立春在腊月间,明春无倒春寒。”这里的“立春”指的是“立春”节日那一天,“腊月”指十二月,说的是如果在十二月立春,进入新的一年,就不会有倒春寒了,不会初春暖而晚春反而有寒意了。
“立春有雨淋,阴春到清明。”说的是:“立春”那一天如果下大雨了,通常会一直到清明街还是阴沉沉的天气。

“立春起北风,雨水白茫茫。”说的是:“立春”那一天如果刮北风,雨会下得很大,白茫茫一片雨雾。“年逢双春,吃米有椿。”说的是:闰月如刚好造成两个春天,雨水就多,谷物生长就好,收成好了,米就吃不完,有剩余的,“椿”(读chun)在闽南的读音里有“剩余”的意思。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如果惊蛰日雷打了,阴雨天气会有四十九天之久。
                                                如关于夏季天气的谚语:

“夏至刮西南,大雨水涨潭。”说的是:夏至那天如果刮的是西南风,大雨会下得水潭的水会涨溢出来。

“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说的是:夏至那天如果是大晴天,一直快到秋天都不会有雨。
“夏至响雷,定做大水。”说的是:夏至那天如果向雷了,就会下暴雨,到处流着大水。
“小暑东北风,不久有台风。”说的是:小暑那天如果刮着东北风,就预示着台风快要到来了。
“小暑无雨,饿死老鼠。”说的是:小暑那天如果没有下雨,夏暑就缺少雨水,秋季的收成一定不好,连老鼠都会饿死的。

                                                如关于秋季天气的谚语: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意思很清楚:立秋那天有雨了,庄稼长得好,样样都会有丰收的;立秋那天如果没有雨水,缺少雨水庄稼长不好,人人都会担忧的。
“秋前北风多阴雨,秋后北风旱到底。”立秋前如果刮的是北风,接下来的阴雨天气就多,秋后如果刮北风,接下来可能都是干旱的天气了。
“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说的是:处暑那天如果太阳很大,秋天的干旱就很严重,河里池里的水都干了,连鲫鱼也会被暴晒死的。


“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无雨好年冬。”说的是:白露那天如果有雨,冬天就会阴雨水多而湿漉漉的,东西很容易烂。白露那天如果没有雨,冬天天气会很适宜,一定会是个好年头。

“霜降南风连夜雨,霜降北风好天公。”说的是:霜降那天如果是刮南风,整夜都会下雨,霜降那天如果刮北风,整天都会是好天气。
“霜降有风,两寒有霜。”说的是:霜降那天如果刮风了,大寒小寒会有下霜。
                                                如关于冬季天气的谚语:

“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说的是:立冬那天如果没有下雨,整个冬天都会是晴天的;立冬那天如果是下雨,整个春季都会是很少晴天。
“湿冬至,干年兜。”说的是:如果冬至那天是下雨地上潮湿的,大年三十就一定是晴天的。
“冬至雨,年兜舒。”说的是:冬至那天如果下雨,大年三十就一定是晴天而很舒适的。
“小寒冷勿会透,小暑台风到。”说的是:小寒没有冷彻底,小暑时会有台风来。
                                                 其他闽南天气谚语:

如:“雨淋元宵等,云遮中秋日。”即正月十五元宵日如果下雨,则八月十五必然云遮秋日。
“春南夏北,无水通磨墨。”即春天如果吹南风,夏天如果吹北风,则不会有雨,只会有旱灾之虞。
“春天后母面。”即,春天的气候容易变化,时阴时晴,好比继母的面孔,阴阳怪气,时冷时热。
“九月交冬交冬日,十月交冬过十日。”凡是在农历九月立冬的,这天晚稻即可收成;凡是立冬在农历十月份的,要等立冬过后十天才有新米吃。
“冬至在月头,要冷年底兜,冬至在月尾,要冷一二月,冬至月中央,无雪又无霜。”冬至日如果在月首的几天,就要一直冷到过年;冬至日如果在月尾几天的,就要一直冷到一、二月;冬至日如果在月中间几天的,年底这一阵子就不会下雪也不会有霜。
“春蒙晒死鬼,夏蒙涨大水。”如果春天出现蒙雾,必然不下雨,艳阳连鬼都会晒死;要是夏天出现蒙雾,那就非下雨下得涨大水不可。

施慰萱(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