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埠头战国墓 位于现石埠镇埠头村北100米的土埠顶上,封土高3.5米,封土底径约22米。墓室为土穴,内有积石,穴长宽各约3米。1977年,从封土底部挖出器物若干,其中有铜敦一件,玉璧残部一件,水晶扳指一件,水晶环两个,玛瑙环、玉环各一件,铜带勾一件,骨器两件。这是战国时期卿、大夫的墓葬。
2、高阳候墓 位于塔尔堡镇高阳村西南约1000米处,堡陔埠的南端,原有封土高约10米,"文革"期间将封土取平,现可辨墓道口痕迹。此冢即高阳候孙并之墓。1979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固王冢墓群 位于双台湘南兴福、北兴福村西,虞河东岸。原有墓葬九座,称为"九顶莲花冢",并各有其名--斗冢子、升冢子、簸箕冢子、盖垫冢子、半边冢、东高庙、西高庙、焦冢子、仙姑冢,到底那座是固王冢尚难断定。"文化大革命"中,有四座被挖,五座尚存。在被挖的仙姑冢与升冢子中出土了一批陶器与铜器。陶器主要有盉盉、耳环、鸡形器、鸟形器等,全为泥制灰陶,造型生动;铜器有印章、洗、带勾、勺、驽机等,非常精致,其中铜印为方形长、宽、高均为2.3厘米,上有四个篆字"刘小字印",顶有桥式钮。根据出土文物鉴定为东汉墓葬。1979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大埠汉墓 位于都昌大埠村西端,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画像石2块,长1.1米,宽1.5米,厚0.18米,正面刻有人像。这是一座东汉墓葬。
5、林家埠汉墓 位于石埠镇林家埠村南150米处,墓葬封土高约3米,底径约7米。1975年在墓南侧开挖排水沟时,发现铜壶1件,重15公斤,还有瓷壶2件,现已不存。根据出土文物鉴定为汉代墓葬。
6、黄福墓 位于都昌镇黄家辛戈村西北,昌邑县印刷厂东,墓室为石头结构。原有封土高约10米,四周围有砖墙,院门向东,并有台阶数级可攀。院内植松柏,墓前有明代杨士奇所撰墓碑两块,墓道两旁有白理石石人,石马,为明代御葬,抗日战争期间,墓室被盗,"文化大革命"期间,围墙被拆,石人、石马被砸。1979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黄元御墓 位于都昌镇黄家辛戈村南300米处,风土高1.5米,底径2.5米,墓前有石碑一座。1985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