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泥人张

家乡区县: 天津南开区

      泥人张的创始人是张明山,他从小和父亲学习泥塑制作,18岁时便得“泥人张”的艺名,并开始经营泥塑作坊名为塑古斋。1915年,张明山的彩塑作品《编织女工》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的作品也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此后,经过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四代泥人张传人的精心传承,泥人张成为天津乃至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精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泥人张彩塑得到了保护和扶持的政策,泥人张彩塑艺术也从家庭作坊走向学校和社会。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天津建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时任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曾为泥人张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泥人张”彩塑艺术取材于神话、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艺传统的抒情和线的艺术。《三百六十行》描绘的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第一代张明山、第二代张玉亭、第四代张钺皆曾先后创作过这一主题。《渔樵问答》(张明山作)不单使我们想起邵雍的《渔樵问答》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渔樵问答”-前者借渔樵的问答,来阐明天地事物的道理;后者借柳敬亭和苏昆生的对话,来道出国家兴亡所致的悲痛感,从而透露对人生的空幻之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那里?于是最后归结到隐逸渔樵-而且透过塑和绘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一般生命中的渔樵,而是两个“相逢在野”的“退仕”文人。

一杯苏打(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