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 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断桥在西湖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位置,它一端跨着北山路,一端联通白公堤,伫立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就象一位西湖的友好使者,迎接着南来北往,进出西湖的四海佳宾。现在我们所见的断桥,沥青路面、完完整整,丝毫看不出断裂的痕迹。那么因何命名呢?历史的碎片帮我们找到了其中的答案相传断桥始建于唐代初年,唐代诗人张枯曾有“断桥荒鲜涩,空院落花深”的诗句。宋代改称“宝祐桥”。宋末元初时,根据周密在《武林旧事》的记载,桥畔居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因而得名段家桥。如今人们称它为断桥,是因为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有“堤断桥不断”的含意。虽然断桥得名的版本众多,但现在的断桥,的的确确是在1921年,由一些爱国同仁的捐助下重新修复的,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被视为西湖景点中最独特的一道景观。断桥还是一座情人桥,相传断桥是白娘子和许仙“借伞定情”的故事发生地,他们从断桥相识并结为夫妻。后来由于法海和尚挑拨离间,将许仙骗到镇江金山寺,夫妻被强行拆开。白娘子为要回丈夫,搬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与法海斗法,打败后被迫退回杭州。不久,许仙也逃回杭州,再次在断桥上与白娘子相遇,夫妻重逢,百感交集。所以断桥既是他们定情桥、恩爱桥,又是重逢桥、伤心桥、断肠桥。断桥的闻名还因为在景观特色上,有她独特的欣赏视点。“断桥残雪”是一个以赏雪为题材的胜景。由于其背城面山,处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成为冬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处所。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看上去“雪残桥断”,而桥阴却还是白雪皑皑。称之为“断桥不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