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经济发展漫话

家乡区县: 白银市靖远县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靖远县地处黄河上游,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具备原始农业产生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根据当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以种植粟、黍等粮食作物为主的原始农业活动。与此同时,野生动物的人工饲养也已产生,并经过长期圈养驯化,以马、牛、羊、犬、豕、鸡等畜禽养殖为主要形式的原始畜牧业具备雏形。在春秋战国前的奴隶制时代,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得到发展,进入了粗放农业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农业生产开始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过渡,由于农业耕作经验的长期积累,加之铁制农具以及牛马等畜力的普遍使用,粗放种植逐渐为精耕细作所替代,到了秦汉时期,以精耕细作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已经形成,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关于靖远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据现有史料研究分析,可得出以下大致的判断。先秦时期,这里为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地,游牧农业占据主要地位。秦王朝建立后,游牧农业逐渐向种植农业转变,直至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连续战乱导致人口迁徙,以及由于戍边防守的军事需要,屯田制有了较大发展,这里的农业得到了有效开发,尤其是黄河两岸的大片地区,被开垦为粮田,有条件的地方还引水灌溉,沟渠交织,阡陌纵横。唐朝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粟黍作物广为种植,贞观八年(634年)因仓储殷实之故,曾将靖远地方称谓更名为粟州。

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这里一直是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宋代还出现了以生活用粗瓷烧制为主的陶瓷业,以及煤炭开采业,这被看作是地方工业的萌芽,但未能得到发展,仅以民间小型作坊、小煤窑的形式自生自灭,而农业则一直是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自明朝开始,大面积开垦荒田,引进仿制黄河水车,开挖水渠,引水浇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灌溉农业,黄河水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时至清朝中叶,靖远地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农林畜牧等业综合发展,形成了粮食、瓜果、毛毡、裘皮、烟草、食盐、沙金等一些当地特有的名优产品,客观上促进了商贸流通的兴盛,依据优越的地理区域位置,以及便捷的水陆通道,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商业交汇中心,享有西北旱码头的美誉,以山陕客商为主的各路商旅云集,商业鼎盛,物流畅通,时有“日进斗金”之说,现存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所立《山陕修路碑》记载,客居和往来于当地的山西、陕西两省商户至少在一百七十家以上,昔日靖远商贸流通兴隆、经济社会繁华的景象,由此可见一斑。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于持续发生严重旱灾,粮食绝收,田地荒芜,最终出现了靖远饥民大逃荒的凄惨结局,民生衰弱,经济萧条,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才开始禁种大烟,恢复扩大种植粮食作物。从民国三十年(1941年)开始,实施境内黄河河防治理工程,加固河床,修筑堤坝,引水淤地,重新开挖被洪水淹没的水渠,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解决民生问题,地方经济逐渐得到复苏,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抗御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靖远县开展了农村减租减息和土地制度改革运动,成立农业互助组,建立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获得了恢复性发展,以粮食和油料作物种植为主,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在统购统销的体制下,为国家粮油生产做出了贡献。从1955年开始,大搞平田整地和水利工程,兴黄河之利,济旱塬之贫,1974年后又自力更生陆续开工建设三项水利骨干工程,开创了靖远境内发展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建设的时代篇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靖远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实现了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家禽畜牧养殖业迅速兴起,蔬菜、养羊两大地方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的优势产业不断补充,现代高科技农业已经成为靖远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1992年派人赴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引进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栽培技术后,利用便利的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等高效设施农业,兴建基地,形成规模,发挥优势,靖远一举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有名的反季节蔬菜瓜果生产大县,当地生产的辣椒、黄瓜、黄河蜜瓜、西瓜、洋葱、大蒜、双孢菇七大品牌农产品已经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以养猪、养羊、养鸡、养牛等为主的家庭养殖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地方又一大优势产业。特别是养羊业的发展,实现了从过去的牧羊方式向舍饲养羊的转变,养羊规模不断扩大,促动了以靖远羊羔肉为标志的肉食餐饮业的兴盛,以及皮毛等牧业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靖远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养羊基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羔羊肉集散地。其它养殖业诸如养鸡、养猪、养牛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畜禽品种得到改良,家庭小作坊式养殖逐渐向工厂化养殖转变,出现了一些养殖龙头企业,引进繁殖良种,培育养殖基地,带动了地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的成长壮大,农村经济的振兴繁荣,带动并支撑了其它相关产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日益兴盛,重现出昔日“旱码头”的繁华景象,县城和农村集镇建设日新月异,群众的衣食住行及其环境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利用为主导的地方工业长足发展,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加工等为代表的地方工业体系,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靖远成为甘肃省闻名的民营经济强县。
靖远,一个古老的传统农业县份,正在向着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大县、特色产业名县、县域经济强县迈进。

四嵩(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