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西汉武帝建立县制,清雍正八年改为靖远县。境内有古老的永和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庙洼山遗址,隋唐时期的法泉寺、寺儿湾石窟等古老石窟艺术宝库,春秋时代游牧民族的艺术杰作吴家川岩画,永安堡、三角城等多处古城遗址和钟鼓楼、乌兰山等许多古建筑群体,有红军西征强渡黄河的虎豹口等一批革命遗址和近代名人故居墓葬,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陇上名邑”、“黄河明珠”。
靖远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靖远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和“旱码头”之称,白宝铁路、国道109线、靖天公路和刘白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程控电话、移动网络覆盖全县,京呼银兰光缆贯穿全境,电讯邮政事业发展迅速,交通通讯十分便捷。
靖远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黄河流径县境9个乡镇、154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光、热、水、土资源充足。全县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锰等10多种,非金属矿藏有煤、石灰石、坡缕石、陶瓷粘土、石膏、沸石等14种,近年来最新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坡缕石储量10亿吨,品位及储量均居世界第一。正在开发建设的刘川工业园区位优越、土地充裕,是布局工业和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想之地。
靖远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灌区、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构成,蔬菜、畜禽、林果是农业三大支柱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2.3万亩,蔬菜年总产量14.7亿公斤,年创产值11.9亿元。茄子、辣椒等25种农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被列为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是甘肃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是我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全县羊只饲养量100万只,省内外经营靖远羊羔肉的餐饮企业达700多户,日上市羊羔肉6000多公斤,是甘肃最大的羔羊肉产地和集散中心。枸杞、籽瓜、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37万亩、11.56万亩、4万亩,“石门大枣”、“靖远枸杞”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甘肃最大的优质枸杞、籽瓜、水稻生产基地。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达3.35万多户,从业人数达到11.26万人,产值占全县GDP的57%,是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十强县。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为普通高校输送人才5.6万人,一中、二中、三中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已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14个,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和“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是甘肃教育名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
近年来,靖远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大力发展蔬菜、畜禽、林果三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保障民生,县域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4.41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一产完成18.53亿元,增长8.6%;二产完成15.59亿元,增长17.8%;三产完成20.29亿元,增长14.1%。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8.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7亿元,增长74.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9亿元,增长18.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36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80元,增长21.0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