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范县之濮城滑脊汤

家乡区县: 范县

濮阳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是一个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五帝中的颛顼,舜帝及其部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有彪炳名阀的明代建筑的“中心阁”、“八都坊”,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龙”出土遗址等。悠久的历史文蕴育这一方的水土,这一方的人也造就了好多的名吃。
濮阳名吃,当首选“壮馍”,那金黄色的饼,切开后里面的肉馅实在是诱惑力极大。沿着去渠村的路上,随便那个乡镇都能看到做壮馍的。其次是羊肉汤,羊肉汤馆、烩面馆多,是濮阳的一大特色。再者就是烧鸡了,濮阳各地的烧鸡店多,吃起来讲究刚从汤里捞出来,趁热吃,凉了就味道就些差了。经常夜骑的朋友细心的话可发现,在快到高速路口时,在过一个桥时,桥的北侧有一个简易快餐房,你就能发再常有大车停在此处,据说很多过往司机爱吃这里的热鸡。
此外,内黄的灌肠,南乐的水氽丸子,清丰的扣碗等各地名吃数不胜数。在这些名吃中,我却独对濮洲的滑脊汤情有独钟。每当我们骑行向东经濮城时,我总是建议吃一碗濮洲的滑脊汤再走。
濮洲滑脊汤,油润滑爽,软烂醇香,肥而不腻,风味隽永,余韵悠远,喝一口,让人久久回味无穷。
据当地的一个厨子讲,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次,慈禧太后病了,整日卧床不起,茶饭不思。于是诏告天下,凡能让太后老佛爷开胃进食、恢复健康者,将受重赏。有一位厨子,来至濮洲,得知消息来到京城,为太后献上一道他精心制作的佳肴,一道肥而不腻,滑嫩可口的滑脊汤。太后刚刚将肉放在口中品味,肉就滑进了肚里,一连吃了好几块,肉的香味久久留在口中。吃完后,太后称赞不已,并称这道菜为“滑汤”。从此,太后胃口大开,身体渐渐康复。当然,那厨子也得以重赏。
如今,在濮洲,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喜欢煮上一道滑脊汤,人人也都爱喝滑脊汤。
而且,这里的男人们喝滑脊汤要端上一个大碗,手拿一个比碗还要大的饼子,一起到街上蹲在墙边吃饭,边吃边侃。
滑脊汤的做法并不复杂。将新鲜的猪瘦肉细细洗净,切成薄片或条,用食盐、味精码味;然后取芡粉用开水烫成熟浆,或将芡粉搅成糊状。把肉片逐片挂匀糊状芡粉下入汤锅中,用小火炖约十五个分钟,再放入生姜颗粒、蒜沫、葱丝、胡椒粉等等,并用精盐、味精、香油调好味,起锅舀出,那热气腾腾的碗中,盛装登场的便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味的滑脊汤了。
那刚出锅滑脊汤,看起来油润滑爽,吃起来软烂醇香,芳香扑鼻。轻轻地用筷子夹起,伸长舌头卷住,稍微轻轻一吸,那油光滑亮的芡粉肉团便“倏”地一声,滑入了口中,转瞬之间便又像一个神奇的精灵一般又滑入了胃里,沿途仿佛一股热烘烘的暖流涌进胸膛,烫得人浑身舒服至极。吃快了,甚至烫得人眼泪直滚。但心里却依旧暖洋洋,热烘烘,润酥酥的,颊齿留香,余味无穷,让人顾不得烫,急不可耐又飞快地来上一碗滑脊汤肉,再来上一个烧饼,吃得肚儿圆圆,直打饱嗝。 ”
滑脊汤味道美,再加上原料普通,做法简单,在乡村自然深受欢迎。滑脊汤就像濮洲朴实的老乡一样,外表平凡、朴实,出身贫寒卑微,甚至看上去有一点点地憨厚,钝拙,让人误会甚至误解。其实仔细想想,现实中,生活里,也往往正是那些出身贫寒卑微,从最艰苦环境里走出来憨厚钝拙的人们,才最懂得生活的艰辛,也最能吃得苦中之苦,最后成就一番大业的却往往就是他们,这种精神正如濮洲的滑脊汤,看似土里土气,甚至上不得大雅之堂,但正是这种平凡和朴实滋养了一方水土,强壮了一方儿女的钢筋铁骨。

茹茹(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