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大家好 欢迎关注我的家乡户县,我是秀友马坤坤.
在大唐西市的庙会上,得知户县秦镇凉皮的制作工艺,进入 了西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使我产生了追溯户县秦镇大米 面皮子历史渊源和了解它制作工艺的想法,在我的央求下,一家 人去秦镇品尝美味可口的凉皮, 并了解了秦镇凉皮的渊源、 原料、 制作工艺等方面知识,结合从其他方面收集的信息,我对秦镇凉 皮有了全面的认识。
一、典故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 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 家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 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 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 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 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 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制出佳肴,今奉上面皮, 望万岁御品。”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甚美,颇感稀奇,这才赦 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几张面皮供他食用。 后来, 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 在这天总要蒸些面皮。这种蒸面皮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户县秦 镇驰名的小吃。
二、特点
在关中地区流传着“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 安”的俗语。可见,秦镇米皮很早以前就与乾州锅盔、岐山臊子 面齐名为关中地区三大著名面食。 秦镇米皮用产于户县沣河西岸的稻谷制作,皮子质量上 乘。调食时,配以绿的菜、油泼辣子、芝麻酱、芥末、蒜泥、 酱油、香醋、味精等调料,看上去色白、光润、皮薄、细软、 柔韧,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
三、制作方法
制作秦镇米皮,要掌握好淘米、蒸制、调味三个环节,其中 蒸制、调味最为关键。具体地,先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凉水中浸 泡一至两天,捞入石磨中,徐徐加水磨成米浆,加入精盐搅匀, 用沸水烫开,再加凉水制成弄米浆,把干净湿布铺在笼上,摊上 米浆约 0.66 厘米厚,抹平,上笼用旺火蒸约 10 分钟即熟,取出 晾凉,每张抹上菜油少许摞起。食用时,用近 1 米长、20 厘米 宽、重约 5 千克的专用大铡刀。吃时按需要量分别调味,放入用 开水焯过的绿豆芽、黄豆芽,配以味精、蒜泥、酱油、精盐,特 别还有香醋和辣椒油。调制好的米皮,白中透红,红里透香,红 艳艳,香喷喷,薄而细,筋而柔,软而嫩,爽而凉,非常美味。
四、制品及工具
1、有上等大米。 2、有优质生水和按一定温度勾兑的水。 3、有浸泡大米的缸、瓮等器具。 4、有石碾和作为拉动石碾的牲口,牛或小驴驴最好。 5、有能箩面、盛面的凹形竹、木器具,横桄一根。 6、铁勺或大木勺一个。 7、竹、木甑篦若干个。 8、矮木桌凳一套,垫布若干个,铡刀一把。 9、辣椒油,芝麻油。 10、焯熟的菠菜和黄豆芽等。 11、供调制用的铁瓢一个,竹筷一双。 12、卫生碗,筷若干。
五、营养分析
精米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烟酸维生素 C 等营养成分,与大豆相比赖氨酸、苏 氨酸 等在稻谷中含量丰富。且各种氨基酸的比值接近人体的需 要,常食之对身体有滋补作用。
豆芽在生芽的过程中,经过水解作用,使豆中的植酸降解, 使更多的钙、磷、铁等无机盐释放出来,增加了无机盐的吸收利用率 。
生芽过程中维生素变化较大,如胡萝卜素增加 2~3 倍, 硫胺素增加 2~4 倍,维生素 C 从零增至每 100g 豆芽含 4~8mg。 生芽 过程中使胰蛋白酶抑制素、棉子糖、鼠李糖等不利人体吸 收的物质被除去,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 黄瓜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胡萝卜素、维生素 B2、 维生素 C、维生素 E 及盐酸等营养素。除此之外黄瓜中所含的丙 醇二 酸,有抑制糖类物质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作用,因而肥胖 症、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常吃黄瓜既可以减肥、降 血脂 、降血压、又可使体形健美、身体康复。
秦镇凉皮面白如雪,辣红如血,光润如脂,吃在口中柔韧而 筋道,其制作工艺也颇有讲究。以其独到的做法和口味,已经成 为一个名扬全国的名牌,在西安,提起户县秦镇的凉皮几乎是无 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已成为西安响当当的饮食品牌,从摆在街 头小摊上的地方小吃,已成为走向都市,走向全国的品牌产业。
我的新浪微博:【暮雪湖光】 http://weibo.com/5037312641/profile?topnav=1&wvr=6
我的博客: 【暮雪湖光】 http://blog.sina.com.cn/u/503731264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