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饼其实并非阳江独有(但阳江较为出名),广东有一首很流行的儿歌:”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说明广东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
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但做工其实相当复杂,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烤饼几个步骤。
炒米就是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米未熟就先烤焦了;火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不停地翻炒,常常是一炒就是大半天,很是辛苦。
打粉可以用机器打粉(我们叫机粉),但以前大家更喜欢用石磨手工打粉。打好的炒米粉一般还要晾一天半天,据说不容易上火,然后才用来做饼。
阳江炒米饼,与广东其他地方炒米饼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而是之间用白糖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现在应该有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了。做饼是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和好的饼粉放到饼模中,一般用白糖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猪肉做馅。把粉按到饼模中,还要用汤匙来回压紧。用小木槌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捶出来,装在筛子里。
烤饼要使用木炭来烘培。那时候烘培炒米饼的木炭也是有讲究的,火候控制也是炒米饼好坏的关键,中医认为,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对肾和胃有补虚作用,所以现在很多饼家都以古法烘培作为卖点。
近几年来,阳江炒米饼有了较大的发展,炒米饼不再是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而是日常零食,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大批厂家已经走上规模化生产,把炒米饼远销至东南亚地区,现在,即使远在他乡,也可以从这些厂家的网上店铺买到家乡的炒米饼了。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做的炒米饼很硬,但是很好吃,很是怀念那种味道。现在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不再在春节的时候自己制作炒米饼了,大多数都是在商家超市购买,尽管他们没有自己亲手做,但是商家制作出来的炒米饼跟自己制作的味道依然没有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