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项目拉动、载体推动——赣榆项目强县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赣榆县

2005年,全县实现GDP46.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8亿元;财政收入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6:34: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2元;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25.7亿元;年末贷款余额为22.73亿元,各项存款37.84亿元。

工业经济

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壮大综合实力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上下联动、项目拉动、载体推动,加快实施“项目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棉纺服装、机械制造、化工造纸、食品酿造、新型能源和木材加工为主导的六大支柱产业,目前,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296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8家,过5000万元企业20家。产品涉及24类301个品种,拥有云牌犁刀、云山牌旋耕机、汪牌滴醋、双宝牛奶、花果山风鹅等省著名商标8个,市知名商标16个。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93亿元、销售收入 16.6亿元、利税1.01亿元,四项指标与“九五”末相比,基本实现翻两番。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包保责任制,加强跟踪服务,加快项目推进,项目数量、体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五年来,全县建成超千万元工业项目9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尤其是同友电脑项目的成功引进,填补了全市IT产业空白。创新园区运作模式,推进县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区建设,园区功能档次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两大园区共吸纳超千万元工业项目56个。县经济开发区已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道路、供电、供水、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具备“七通一平”标准。临港产业区首期启动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20平方公里。“两纵四横”道路框架已经形成,电力通信、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完善;燕尾港临港开发融入全市“一体两翼”生产力布局,灌河口开发开始启动。建筑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5.8% 提高到7.8%。

农业经济

灌云是一个农业大县,土地面积1834.56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53.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 1.56亩。常年种植三麦70万亩、水稻50万亩,粮食总产70万吨左右;棉花40万亩,皮棉产量3.8万吨;蔬菜34万亩,产量85万吨;林地32万亩,林木蓄积量105万立方,森林覆盖率17.5%,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棉生产百强县、优质棉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等。近年来,培育了千亩食用菌、万亩浅水藕、十万亩优质瓜菜、三十万亩速生林、四十万亩优质棉、一百万亩优质稻麦等6大种植基地,初步建成三十万亩食草动物优势产业区,培育近20个百头牛场、70个百只羊场、20个千头猪场、100个万只禽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7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龙头企业32家,兴云集团、金田集团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了鹅业、浅水藕、食用菌、蛋鸡、生猪等专业合作组织21个;同时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每年向苏南、上海等地区输出劳动力近21.5万人,打出了“宁海月嫂”、“白蚬服装缝纫”、“下车电子电工”等一批劳务品牌,劳务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达40%以上。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82元。

第三产业

200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78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4%。五年来,开发建设各类市场4.2万平方米,建成苏鲁农化、海之舟、金海湾等专业市场和商贸市场9个,消费市场日趋繁荣,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5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6.6%;旅游、保险和房地产等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大伊山风景区、汪恕有滴醋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去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85亿元和22.7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22.5%和39%;商业保险完成保费收入1.05亿元,增长两倍。

大城小爱(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