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炖糕”最古老、最名牌的就是“老拱合”记,黄立武便是“老拱合”的第五代传人之一,从“老拱合”开枝散叶出一支“老拱合瑞源”商号,一直在“儒林第”古老宅子里精制万千“书册”,终于成为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龙湖炖糕”金字招牌,并连续荣获2012年、2013年度的“广东名小食”称号。
除了适当引进机器作为辅助工具提高效率及产量外,“老拱合瑞源”制作糕点依然坚持遵古法制。熬糖、卷糖、拌粉、炖制、开条、切片、合成等近十道手工工序,依稀可寻觅到创立于道光年间的“老拱合龙湖炖糕”严谨工艺的影子,咬一口成品糕,依然有满嘴“儿时潮州的那种味道”口颊留香。
元末战乱,烽烟起,四野动。时潮州的元军统治者颁布法令,要求每五户汉人人家须在战时供养一名胡族军人,遂出现了胡尊汉卑的历史格局。潮州城的本土汉人日益不堪元军的欺压凌辱,决定起义反抗。某年中秋节前夕,本土潮人利用民俗互送龙湖炖糕的契机,夹纸条于犹如书页的云片糕里互通消息,纸条上写明“中秋节之夜起事”之约。节日之夜,潮人暴动,齐杀元兵,宣布起义。后人为纪念这一段“古”,遂将炖糕约定俗称形象地命名为“书册糕”。而“书册糕”暗合“读书高”的潮人尚学崇文历史情结,于是这个名字更广泛流传于有潮人的海内外地方。
龙湖炖糕的特点是“洁白、柔软、清甜”。主要原料为糕粉(炒熟的糯米粉)、糖粉、熟油、橙糕等。制作时,将糕粉拌匀,用滚筒滚匀,下槽压实,蒸炒20分钟,后开条切成片状,包装。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龙湖炖糕生产受影响,但每年中秋节期间,全镇生产炖糕的厂家、作坊仍不少于30家,产品源源行销潮汕各地和省内外部分城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