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在湖北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是湖北主要地方的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武汉汉剧在清代中叶形成,唱腔原本为秦腔为主,经演变后,目前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两类声腔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腔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节奏灵活多变,杂曲小调优美活泼,节奏鲜明。锣鼓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
不同的腔调有不同的伴奏乐器,皮簧腔以胡琴伴奏为主,唢呐二簧、昆腔曲调、罗罗腔等则以唢呐、笛子为主。
汉剧行当共有十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夫用本嗓,生以本嗓为主,夹用边音,净用边嗓,小生用小嗓。
一末主要为老年生角,剧中多饰演年老的帝王、高官、宰相、学士等。余洪元是末角代表人物,最先对唱腔、表演做出突破性尝试。
二净为唱功花脸,剧中多饰演谏臣名将。净角代表人物有罗敢生,郑万年等。
三生为中年生角,剧中多扮演慷慨激昂、忠诚耿直的正面人物。生角注重唱功,吴天保勇于创新,创造了高亢激昂的“吴派”唱腔,是生角的著名扮演者。
四旦多饰演大家闺秀、皇后王妃、贞女烈妇、中年妇女。陈伯华在旦角中表现最为突出,她融青衣、花旦、闺门旦于一炉,创造了华丽多彩的“陈派”唱腔。
五丑可扮演多种角色,如幼稚的娃娃,年老的贫婆,狡诈的小吏等,表演风格诙谐有趣,做工繁重,重腿功。
六外为重做工的生角,戏路宽。七小包括文武小生。八贴以做工为主的花旦,多饰演年轻少年、风骚泼辣的少妇。九夫多扮演老年妇女,表演风格有贫富之分。十杂为做工花脸,多扮演勇猛憨直的武将。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geenumber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profile_2835192230.html
微博:http://weibo.com/2835192230/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