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阆中城区,沿着省道302线一路东行约17公里,便到了阆中市东兴乡。“要到牛王洞,还要继续向前。”去年,四川省公布了第8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阆中市“牛王洞摩崖造像”榜上有名。
沿着一条上山小路,来到石窟前,牛王洞摩崖造像就在眼前的这两个石窟中。
据当地村民介绍,石窟前原建有大力宫,“文革”中被毁,至今,依然能在石壁上看到搭建房屋的7个石孔。他说,“幸运的是,摩崖造像没有被毁。”
牛王洞的得名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大力宫原有一头神牛,那头牛常在夜里出没,经常跑到村民的地里偷吃麦子,村民发现地里有牛蹄踩过的印迹,就到地里蹲守。有一天,守麦子的人终于发现了那头偷吃麦子的牛,便提着棍子上前驱赶。那头牛转身就跑,跑得飞快,村民一路追赶,发现那头牛跑到山崖的石壁附近就不见了。第二天,众村民来到石壁周围察看,居然发现石壁上有神牛造像,活灵活现。
“崖壁现神牛,所以叫牛王洞。”这大概就是牛王洞的来历了。上世纪90年代,当地文物工作者在文物普查时发现,这里的造像保存完好。
据介绍,牛王洞左龛分内外两层,外层为方形,高2.7米,宽2.47米;外层龛向内0.95米为内层龛,高1.65米,宽1.33米,进深1.05米,穹顶。龛内造像共51尊,其中,主尊造像通高1.63米,像座高0.7米。右龛的外龛高1.33米,宽1.2米,向内0.28米为内层龛;内层龛高0.86米,宽0.83米,进深0.7米,龛内造像共5尊,其中,主尊坐像高0.36米,莲花座高0.38米。
牛王洞摩崖造像虽无确凿纪年,但其造像风格、人物位置安排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特征,是研究四川地区唐代佛教造像的重要实物资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