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入乡随俗(一)

家乡区县: 咸阳市杨陵区

一、称呼   宗族之间,按辈份称谓。夫妻之间,旧时夫称妻为夫人、娘子;妻称夫为老爷、相公。而今,夫称妻为媳妇、爱人、妻子、老婆;妻称夫为女婿、丈夫、男人、老汉、娃他爸。长幼之间,长为老爷、老伯、叔、兄;幼为小侄、小弟。师徒之间互称师傅、小徒、徒儿。邻里之间,长辈对晚辈直呼名字,同辈称兄道弟或老几(排行)。

二、礼节   问候 平时,见面相互问候,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过年互相问候:“年过得好!”。   吃饭 家庭吃饭,长辈先吃,晚辈下陪。逢年过节,长辈先吃第一碗。吃宴席时,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敬茶敬酒,都是先长后幼。 举动礼节旧时,打躬、抱拳、作揖、叩头。民国时期,行鞠躬礼、举手礼。建国后,握手点头,或举手致意。小学生、军人行举手礼。

三、祝寿习俗 境内有做生日习俗。建国前,富裕人家老人,年满60岁即开始做寿,每年1次,以辞世为终。寿辰日,亲朋好友带上礼品来祝寿,主人家设宴款待。晚上,邻里街坊、族人到家磕头贺寿。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老人祝寿普遍化,晚上多演电影或唱自乐班戏助兴。   近年来,为孩子过生日也很普遍。

四、饮食习俗 主食以小麦、玉米为主,辅之以大米,豆类等杂粮。食用蔬菜有白菜、红白萝卜、青菜、芹菜、大葱、韭菜、蒜苗、甘兰,其次有野菜如苜蓿、荠菜及从外地引进的蛇豇、空心菜、西红柿等。习惯于“一日三餐”。早晚稀饭、馍。中午面条、搅团(玉米面制做)。稀饭大多是玉米糁子。馍有蒸馍、锅盔;条件好一些有花卷、煎饼、油饼等。面条有擀面条、机制面、扯面、挂面、刀削而、拨刀面等。本地人最喜食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节日或来客多吃臊子面或辣子面、烩菜。   1980年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除面食、调料有所改进外,猪肉、牛羊肉进入了寻常百姓餐桌。春节期间,招待客人由过去的“八碗一品”改为八个炒菜一个汤,且有鸡、鱼等菜肴。

五、服饰习俗 民国时期,富裕户身着长袍马褂、绫罗绸缎,头戴礼帽,脚穿洋袜、皮鞋。女人穿红着绿,饰以银镯、耳环、戒指和银钗等;穷苦人粗布衣着,外加补丁;男青年上身穿自织的带条纹的粗布对襟衫,下身穿宽而短的粗布裤子;中老年人穿蓝、黑色粗布衣裤,白布褂子,圆口布鞋,腰系腰带。姑娘穿红、绿土布或花衣服,大襟单、棉、夹衣。老年妇女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大裆裤,四季绑扎裤角。  职业不同,穿戴亦各异。学生一身蓝,教师一身黑;在政界做事的人着长袍,戴礼帽。商人穿长袍,头戴八角硬帽。 建国后,男女服饰由粗布变为华达呢或直贡呢,由青一色变为各种鲜艳的花衣服,由中式变为西式。近年来,衣料多为化纤品,有涤卡、晴纶、毛呢等。男装有夹克,西服等。女式服装和儿童服装变化快速,春夏秋冬,花色新颖,品种繁多。因驻本区的单位较多,与全国各大城市、国外往来频繁,对人们服饰影响很大,奇装异服时有出现。   公安、法院、检察、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的公务人员执行公务时,着国家按不同职业规定的统一服装。

我是郭玲玲,我为家乡杨凌代言!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911jideU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911jideu
能力秀http://wm23.cn/911jideU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4324542.html

雷雷叫她菜青蟲(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