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人——客家妇女荣耀的称号

家乡区县: 梅州市梅县区

     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 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由此可见,虽然在周、唐、宋、明清时期,孺人这一称呼,内涵各不相同。但均是对一定级别的官员的母亲或是妻子的封号。

     而在粤东客家地区“俗不论士庶之家,妇女墓碑皆书‘孺人’”。民间传说宋帝昺弃京南逃来到粤东客家山区,为元兵追杀。适逢一群采樵妇女,肩扛竹杠,列队而过。元军疑为救兵,仓惶而退。宋帝为谢救驾之功,特赐客家妇女为“孺人”。

      一直以来,客家妇女就以积极乐观的正面形象和以勤劳勇敢、坚强能干等品质,为人们所称颂,而历史上对客家妇女的评价也是极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客家妇女的生活背景一直以来就有所不同。
     在那大多数女人裹脚的时代,客家妇女就崇尚“天足”,让脚自由。不受封建陋习的约束,勇于进取,辛勤劳作。当时客家经济是相当落后的,很多客家妇女早早的就沦为“侍郎妹”,而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客家男性主要以读书经商为正业,特别是在清朝的某段时期,也由此导致了男性劳动力大大缺乏。因此,不管是外出的劳作,还是孝敬老人或是料理家务,都落在客家妇女的肩上。也是客家妇女慢慢的被磨练成一群“铁一般的女人”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拜尔德耳和肯贝尔,在客家地区居住多年,传教数十年之久,分别著有《客家浅说》和《客家源流与迁徙》,书中详细描述了客家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客家妇女的辛勤劳作,对客家文化和客家妇女的评价极高。此外,还有法国的天主教父赖里查斯、美国的罗伯密斯等,都在嘉应州待过,都著有书籍对客家文化和客家妇女的记载。

      所以,且不论民间传说之真伪,讲究“本木水源”的客家人就认为自己是中原士族之后,自己的母亲或是妻子都绝对配得上孺人的称号,是客家妇女的荣耀。

huagn奇丑的蚊子(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