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陕西省延安、榆林佳县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主要形式有地坑窑、沿崖窑、锢窑。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窑洞。而这些窑洞正是黄帝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
窑洞建筑是一个系列组合,单体窑洞除了贫民窟,已少有存在,它的载体是或二或三或五甚至更多的横向组合。这种组合的载体是院落,院落的载体是村落,村落的载体是或山、或川、或原的黄土大自然。所以这种建筑造型艺术特色从宏观的窑洞聚落的整合美到微观细部的装饰美,无不打上“窑”字号的印记。窑洞村落的“田园风光”情趣,还在于在苍凉和壮阔的背景中装点江山,化呆板单调为神奇。 佳县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 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
佳县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修建大门门楼。窑洞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庆阳窑洞的种类很多,细算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有三种,即明庄窑、土坑窑、箍窑。
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修庄挖窑。“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有一庄三窑和五窑,也有五只以上的,宁县瓦斜乡有一个千年大窑洞,占地200平方米,一门五窗,窑内可容纳数百人集会。在董志原、草胜原等大原上,也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有得下挖几米再挖窑,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陶复陶穴”中的“陶穴”即为这种下沉式地坑庄。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显著。
箍窑: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窑顶上填土呈双坡面,用麦草泥浆抹光,前后压短椽挑檐,有钱的人还在卜面盖上青瓦,远看像房,近看是窑,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箍的窑洞称石箍窑。
庆阳窑洞按用途分还有很多种,在正窑面或在庄子崖面正面两窑口之间的上部,挖小窑一孔,修阶梯而上,可以高瞻远瞩,多为防盗而用,称为高窑。在窑内一侧挖一小窑洞,多为储藏贵重物品或粮食而用,叫拐窑。住家窑洞因用途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有什么客屋窑、厨窑、羊窑、中窑、柴草窑,粮窑、井窑、磨窑、车窑等等。窑洞“土打的窑洞丈二宽,夏天凉来冬天暖”。陕北的窑洞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土窑洞、石窑洞和砖窑洞。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石窑洞是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另外还有一种接口窑洞,是介于土窑洞和石、砖窑洞之间的窑洞,一般是在土窑洞前开大窑口,加砌石料或砖砌窑面,外观类似石窑洞和砖窑洞。 佳县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窑洞土窑洞;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当然,如果用砖加固就是砖窑洞了。砖窑洞外表更美观一些。
窑洞这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和长期以来当地人在生活中形成的窑洞艺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甚至外国人来参观、住宿。
如今,佳县有许多人家都认识到了世代居住的窑洞的价值,并借此来发展旅游业,改善自己的生活。延安市也开发了一些以窑洞为主题的景点,向外界展示窑洞的魅力。位于杨家岭的世界最大的窑洞建筑群――延安石窑宾馆现在已经成为延安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它依山而建,共有高低8排近300孔窑洞。窑洞墙上挂着农民手工绘制的图画;镂空的格子窗上,贴着剪纸,窗台上摆放着鲜花。每排窑洞门前摆放着石磨、石碾和石桌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气息。为适应旅客不同需要,一些窑洞里放着床,另一些窑洞则是传统的土炕。窑洞内配有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全,环境干净整洁。
在佳县,时常会看到新式的农村民居,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新民居背后山坡上一孔孔古朴的窑洞。 佳县窑洞营造技艺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中轨迹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我国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也是人与自然环境争与合的历史见证。然而,受现代居住文化的冲击,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窑洞营造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和营造技艺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