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特色——皮影戏

家乡区县: 巴中市巴州区

巴中皮影戏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的演出是真人在亮子上(又称白布 档子)操纵皮人,运用灯光之影,配合真人的道白、唱腔比划各种动作进行演戏。巴中民间称“皮鞑鞑戏”,“皮影儿戏”或“灯影儿”。演出剧目不受限制,但又以神话戏为主,唱腔为川戏的“昆”、“高”、“胡”、“弹”、“灯”。伴奏乐器与川剧伴奏乐器相同,锣鼓打击为主,次为京胡、盖板、二胡、唢呐。

巴中皮影戏的演出有以下五种:1、“庙会戏”。在庙会上演出,如二月二文昌会、六月十九观音会等;2、“愿戏”。为许菩萨之愿,事成必须还愿。凡许演一场戏愿者称“愿戏”;3、“青苗戏”。在栽秧后到秧苗转青时演青苗戏除蝗虫;4、“太平戏”。秋收秋种后的闲冬季节演“耍戏”,以娱乐为主;5、“民俗礼仪戏”。民间办生祝寿、打三朝、办房子酒、办满月酒时演出。

巴中皮影戏演出的剧目在三至四百个左右。除《封神榜》上的神话戏外,就是《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上的历史故事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在小学生中非常走俏,地方戏《斩巴蛇》、《牡丹灯》、《四下河南》深受群众喜爱。

皮影戏的演出是在亮子上进行的。而亮子又是挂在由12根斑竹竿组成的一个竹架子上。着地4根柱子称“四大天王”,拉扯“四大天王”的八根横担为“八大金钢”。左边中间有一根不剃枝的立柱,名曰“上天梯”,专挂锣鼓、丝弦之用。竹架正中横绷的绳子叫“中堂绳子”,用来挂正角皮人;左边一根叫“走堂绳子”用来挂女角皮人;右边的走堂绳子用来挂杂角皮人。演出结束要下桩,拨下人头,将头、身分开入箱存放。头放在“帽篓子”里,生角头放在“夹须子”里,兵器放进“宝篓子”里。只有吼班儿头终年不下桩,下了桩皮影剧团会莫生意。

巴中皮影的传承谱系多为家族加姻亲关系。曾口皮影剧团,自湖广填川移民来的杨奎(无后)传给姻亲关系的肖氏家族肖万良——肖之忍——肖太原——肖玉成——肖德秋和肖德和。得字山王茂桃、王廷龙等王氏皮影均在王氏家族中传承。巴州镇皮影剧团李玉湘是接的他爷爷李凯的班。只有恩阳张纯玲的班子,是建立在传统川剧爱好者的玩友儿班子基础之上的。

duanyang(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