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家乡区县: 河北省深州市

 

兴隆寺

图册 5张

本。其中,以《西游记》中的故事居多,如《无底洞》、《流沙河》、《通天河》等,另有《十大难》、《玉环记》、《金瓶梅》、《五色云》等剧目。笛子调的曲调多属于曲牌子。剧中的念白近似方言,曲调流畅自然,唱词中的虚字较多,唱词难以听清,曲调平稳,男、女角色一样调式,板式变化不多。笛子调的板式有大慢板、二板、二流水、流水板等,伴奏用的乐器有笛子、板胡、四弦、二胡、笙,武场除与京剧相同外,据传原来还有九音锣。

 

2009年,笛子调被列入衡水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八调

深州二八调源远流长,以二胡、板胡、四弦、笛子等为乐器,其中笛子在起腔落声之间穿插环绕,使曲调揉为一体。该剧种分为快板、慢板,八种调式,称为“二八调”,“二八调”戏目以《西游记》为主,有《盘丝洞》、《通天河》等。男音粗犷豪放,女音高亢尖细,剧情起伏,时有插科打诨。

建国后,现代著名京戏大师梅兰芳先生曾亲赴深州考察过“二八调”。1984年,河北省文化厅专门派人进行整理“二八调”,并被《中国戏曲志》收录。

老丝弦

深州老丝弦属全国稀有剧种之一,是具有浓郁的地方韵味和民间口头文学色彩的戏曲文化遗产。清康熙、乾隆年间即已流传进京,并且盛行。康熙十年(1671年)篆修的《保定、祁州、束鹿志》、乾隆九年(1744年)成书的《奇中缘传奇一序》和乾隆三十一年成书的《百戏竹枝词》等具有记述。民国初期、解放前后至20世纪60年代是老丝弦剧种又一鼎盛时期,至今仍有部分村业余剧团和艺人活跃在深州及周边地区。

剧目以传统戏为主,主要剧目有《卖凤针》、《奇忠义》、《江苏分家》、《扇火炉》、《金铃计》、《杨宗保挂帅》、《罗通扫北》、等50多个剧目。2013年,深州老丝弦被列入衡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yinxi(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