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特色——摩崖石窟

家乡区县: 巴中市巴州区

巴中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全市共有摩崖造像100处,多为唐代所造。其中,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州区的南龛造像156龛2100余身;水宁寺造像27龛300余身;西龛山造像59龛1900余身;北龛造像24龛300余身。通江的千佛崖造像51龛3000余身,白乳溪鲁班寺造像20龛,184身。以上6处造像规模较大,影响深远,价值不凡。另外,还有道教故事造像一处,为巴州曾口镇卧牛山造像6龛12身。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巴中南龛古窟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石窟位于南龛山上,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更是巴州古文化的结晶。南龛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隋唐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137龛200余尊,有经幢14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4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1幅,题记50条,诗文52首,造形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摩崖造像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鬼子母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人物特征鲜明生动,匠心独具。佛像表情庄严肃穆,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南龛石刻的布局别具一格,最大的龛窟见方逾丈,最小的仅5寸,大小相间,疏密相配,错落有致。南龛石刻艺术以全崖正中的卢舍那佛像为杰作。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墨迹镌刻,李白曾书“怪状”二字镌刻于此,杜甫有诗及题刻。

duanyang(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