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地球上还有个郁郁葱葱的环三都澳!未开发而正在开发的环三都澳!一个宁德,目前竟有三个‘国家地质公园’,这就是宁德至大的荣誉!我祝愿宁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含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福安白云山,地跨三市县,天然大手笔)早日获得成功,那将是世界颁发给宁德的一个很高荣誉……”这充满激情的语句出自解放军总后勤部专业作家王宏甲之手。他以特有深隧的思想,探寻的视角,饱含深情写下了洋洋洒洒一万四千多言。这篇架构、视野宏大的力作行文迭宕起伏,生动感人。 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有个三都澳》一书,汇集了张炯、傅溪鹏、何镇邦、张陵、项小米、王宏甲、李朝全等闽籍在京名家“海西宁德行”采风的鸿篇佳作。诗一般灵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阅读的快感、震撼的力量和启迪。 时值国务院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意见》颁发之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等到9位闽籍在京著名作家首次组团回乡采风。他们走近环三都澳区域,在山海风光的流连忘返之中,在景观独具的大饱眼福之余,深藏胸中炽热的情感像岩浆一样迸发,用全新的视角、出众的文才、优美的文笔,抒写心中的情愫与感受,浓墨重彩写出了一部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兼具的印象记,留存一组优美动人的环三发展报告和时代镜像。 这些作品热情讴歌了宁德作为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巨大变化,通过文学艺术手段生动反映了当地蓄势而发、跨越发展、力求先行的新画卷。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在文中,从能源先行、现代化交通网络、丰富物产、工业发展和商人、太姥胜景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等六个方面感慨万端叙述了家乡今昔不同和巨变,字里行间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振奋。“遥望茫茫大海,碧波荡漾,俯视山下工地,气势恢弘,设想未来天文数字般的发电量将为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的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巨大的能源,真不能不令人心中鼓起无限的喜悦和自豪!” 侠骨柔情绕笔端。在他们眼中,宁德这种发展变化是翻天覆地,发展气势如虹,前景是美好的,自然吸引了他们灼热的目光,成为落墨的重点。正如著名军旅作家项小米的描述,“那些崎岖的山路不见了,万吨巨轮也已经小如游船。” “不知哪个作家感慨了一句,说这是一块净土呵。其实,整个三都澳也可以算是净土。净土不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文艺报副总编张陵在《三都澳是个好地方》中写道,随着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宁德会成为一块“人们安居乐业,和谐生活,享受绿色的山,绿色的海,还有绿色的文化,这就是净土。” 一路走来,八闽游子们用情感的笔触为宁德的美好前景而兴奋欢呼,浮想联翩。张炯和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教授何镇邦情结所致,描绘令人向往的新图景。他们认为三都澳的地理形胜绝不亚于美国金山湾,坚信随着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和互相携手,未来的环三都澳一定会更胜一筹! 兴奋、惊叹和赞美正是这部作品的底色。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溪鹏面对世界天然深港三都澳发出阵阵惊叹:三都澳腾飞在即,前程无量…… 这些作品用全新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调展示了海西宁德的真实形象,为当地打造出新的“文化名片”。闽籍作家绝大多数都是首次到宁德,相见之下,内心产生了强烈震撼,甚至颠覆了原来仅限于传言的印象。项小米毫不讳言,“直到这次来宁德,才知道过去所想之谬。无论从美丽还是名气,宁德都不应该输给任何一处名胜。” 何镇邦在《蓄势而发好宁德》一文中坦陈,“半个世纪以来,我的游踪遍及海内外的五洲四海、到过不少风景名胜之地,唯独闽东北还是一块空白。我要对宁德说一声:我虽然迟到了几十年,但你锦绣大地使我得到难以言表的审美的愉悦,而你作为海西经济建设的排头兵蓄势而发的建设场面,更是让我感到无比振奋!” 上山游览神奇太姥山,下水体验泱泱白水洋,正是这种“亲密接触”,让这些八闽游子在增进、加深对宁德的了解之余,都情不自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直抒胸意,落墨成文,为宁德打造出新的“文化名片”。 这些作品生动描绘了海西东北翼风景名胜和茶、船舶、电机电器等特色物产的独特魅力,使之更加通灵有神。 中国作协副研究员李朝全在《母性太姥山》一文中形象描述,“正在我们忘情欣赏之时,导游在前面大呼小叫着招呼大家回头张望,说是男人看了真兴奋,女人看了要害羞,那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回首仔细观望,原来是一只硕大的乳房状石头,坚挺上翘。想来,如此丰乳之女人,必定生育能力旺盛,子女良多。太姥山,果真是一座母性十足的石头山!” 或描景,或状物,宁德旖旎的山海风光和习俗人文激发了闽籍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之火和灵感,在他们厚爱有加的精彩描写下,更显逶丽多姿,更加通灵有神。 闽东物产丰富,但藏在深闺人未识,一朝亮相惊天下。对于福鼎白茶,“我于襁褓之中即开始喝茶,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茶龄’,遍饮各种名茶,被戏称为‘京城第一茶客’。品尝各种名茶,均给我留下难以忘却的回忆,但都比不上今年五月中旬在太姥山上畅饮福鼎白茶留下的美好记忆。”一辈子善饮的何镇邦教授毫不掩饰对“福鼎白茶”的钟爱。王宏甲旁征博引,探寻之后的重要发现中蕴含着深情的呼唤:“我期盼宁德福鼎人有一天在巨大的太姥娘娘雕像下庄严地刻上:人类的茶之母。” 闽东物产的独特魅力在名家的叙述与探究中更加凸显。对于另一个著名茶叶品牌———坦洋工夫,闽籍作家们也着墨甚多。 悠悠故乡情,最美是乡音。这些有感而发之作,发自内心,发乎于情,既有由衷的赞美,沉思,又有寄语、喻言,情感十分真炽,读来动人心魄。这源自闽籍作家们炽热的爱乡情感和强烈责任感,一如张陵所述心迹,“清晨的海风吹进车里,带着一股淡淡的咸味。我在闽南海边长大,这种咸味小时候闻多了。现在闻,就闻到了亲切乡情的滋味了。”他们正是带着这种“亲切乡情的滋味”,感于宁德的发展变化、香茗文化和人文风情美韵,不辞辛苦,不吝笔墨,抒写心中的情愫,为提高海西东北翼的美誉度,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锦上添花。 在叙事抒情中表达自己的哲思,这是闽籍作家《中国有个三都澳》一书的一突出特点,一些作品寄情山水,但意在言外,富有启示意义。“因之又不由会想念起那些当初怀惴着勇气,为了修建这穿越海山之间的大道开山凿路之人。他们不仅要有开山凿路的勇气,而且要顶着浓烟炸石一铣一土地去干。常常,他们铺下去的身体就成了路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今天如何在这海与山之间穿行?”英雄无语换来的正是人民幸福的生活。项小米记录下了穿行在闽东山海间的所见所闻《在海与山之间穿行》,透出了她一种独特的内心感悟,因为她的父亲项南正是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之一。 好山好水好宁德。源自乡情,动人心魄,闽籍在京著名作家不论是对宁德发展变化、基础设施大改善的生动描绘,还是对风景名胜的礼赞,抑或是对著名物产文化内涵的追寻,都带着游子从心底迸发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与美好祝福,都带着诗一般的激情与灵动。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构成了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意境。 情凝笔端出华章。闽籍在京著名作家的“海西宁德行印象记”不仅是一部关于海西宁德发展的最新文学报告,也是一部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兼具的优秀作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