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东北话(二)

家乡区县: 吉林省榆树市

害事:挡碍,障碍。
吹牛B逼:说大话。
呲溜:脚下滑动。
寸劲儿:巧劲儿。
二五眼:能力差。
发捏(nie二声):精神不振。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翻身
巴拉:拨开
兴许:有可能
估莫:估计,差不多
虎: 又鲁莽,又笨
飞边了:裤腿磨损出来线了.
大该:大街
意头:太阳
牙碜:不好嚼,吃到涩的东西
碗嫁:厨柜
三驴蹦子:农用车
棉猴: 棉大衣
姨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突了扣:就是办事没办好.
老(鼻子)了:老多了。
太夜了:常常形容天气比叫热~~~(太热了)
吐洛皮了:比破皮严重一些。
先头:开始。
寒碜:寒酸的意思,也可用做难看.就是你张的寒碜,意思就是你张的难看.
撩了:跑了. 比如打仗的时候,那小子撩了.就是,跑了.
大电炮:用砂锅大的拳头打你一顿.比如说,我给你一顿大电炮!就是打你一顿.
羊毛拉子:毛毛虫
叽里咕噜地:形容东西漫天翻.不老实地样子.
钱串子:蜈蚣&蚰蜒
魔怔:精神病
必:好的意思
贼必
太必了
藏猫猫:捉迷藏
家巧儿:麻雀

东北人说话常带一些精哏儿,(尤其辽宁人)说话有弯儿,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一句话说完了,后面拖一句“知道不”?听明白了,糯糯的应一句“恩呐”,绝对有味!
东北话里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东北话对特别不听话人叫“格楞人”“的色”,
人长得丑叫“棵碜”,
“开关”不叫“开关”,叫“闭火”,
“聊天”不叫“聊天”,叫“唠嗑”,
打架叫“干仗”
,说话慢是“吭呲瘪肚”,
“恶心”不叫“恶心”,叫“膈应”,
“怎么办”叫“咋整”,
“散步”不叫“散步”叫“溜达”
,打赌叫“嘎点儿啥”,
“那里”不叫“那里”叫“那旮哒”,
哪儿有事哪儿到的人是“欠儿登”,
对不男不女的人叫“二椅子”,
烦人不叫烦人说成“各应人”
,一段“俺们那旮都是东北人, 俺们那旮盛产高丽参, 俺们那旮猪肉炖粉条, 俺们那旮都是活雷锋!”,倾刻间广为流传。
有些词在东北话里有独特的词义,如“贼”,不光是“小偷”,也是一个“程度副词”——“很”、“最”的意思。比如说“贼亮”,就是“很亮”的意思;说“贼毙”,就是“最高档”、“最厉害”的意思;说“贼牛”,就是“最牛”、“可牛了”的意思。
又如“老”,有时不是“岁数大”的意思,而是指“最小的”,比如最小的女儿叫“老闺女”,最小的儿子叫“老疙瘩”。
东北话里有些词有独特的发音,管上“街”叫上“gai”,干“啥”叫ga“ha”,“热”叫“ye”,“人”叫“yin”。
东北人说话喜欢攀亲,只要一说话就有一股子亲热劲,热情劲.东北人家里来了客人不叫来了客人,叫“来戚(qie)了”。见着岁数稍大一点的肯定叫你“张哥”、或者“王姐”,你的那位就叫“嫂子”、或者“姐夫”。见着岁数稍小一点的可以叫名字,但称你的那一位必叫“弟妹”、“妹夫”。 这是东北人对你的尊重.
东北人说话常带很多俏皮话,谐音、双关、比喻、场景错位等语言艺术运用得很纯熟,往往能够在很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达到幽默、含蓄、风趣、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表达效果。下面是若干句东北人说的俏皮话,看看是不是有点意思。

小伙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朝鲜人过年——要了狗命了
兜比脸干净——没钱
十坛醋泡一根黄瓜——你就可劲儿酸吧
裤兜子放屁——整两岔了(指的是某件事意思领会错了,不是一件事情)
地上有个大钱包,你说哈腰不哈腰
光屁股推磨,一圈一圈丢人
人要倒霉,放屁都砸脚后跟儿
九十九拜都拜了,还差这一哆嗦
癞蛤蟆长疙瘩,还以为自己满身长花了呢 (形容以为自己张的很漂亮)
吃100个豆子,都不知道豆腥味(意思指不长教训)
放屁砸着脚后跟,咋巧到那程度了呢
癞蛤蟆上脚背,不咬人膈应人

 

刘姜(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