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梓(1542—1616)字孔材,号柳津,沙河镇人。幼人塾读书,聪颖勤奋,成绩超群,但因父朱春为屠夫,不准应科举试,且常受衿绅子弟凌辱,遂辍学拜师习武。朱梓仪表堂堂,举止端雅,轻财重义,尊师爱友,深得师傅喜爱,尽传其艺。出师后为淮安府掾,见狱中无井,捐银5两凿井,吏、囚皆便。某冬,因公过高邮,见河边饥民奄奄待毙,急回淮安,尽出积蓄买米200石,委当地好义富绅代为赈济,每人每日给米1升,使百余饥民得以渡过春荒。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朱梓三考升授湖广省靖州天柱守御千户所吏目。天柱处西南边陲,山高林密,汉、苗杂居,以苗为主,民无编户,以世袭土司为政,朝委官司吏常为土人所杀。家人、亲友皆劝其勿往但朱梓不以为然:“天下无不治之区,视方略如保耳!”遂慨然前往。十一月到任所,微服私访,周密调查地理、民情,洞悉之后,谒见沅州兵备道金佥事江铎,条陈《安边十三策》,甚得江铎常识,委朱梓权署天柱所掌印官司中,专任抚苗,得便宜行事。
“柔远能迩,内威外顺”8字,在县门外高竿悬挂:飞虎旗1对、清道旗1对为出入仪仗;轮拨吹鼓手1副,吹打开门,升旗放炮;……
朱梓在天柱15年,深得苗民拥戴,立生祠13处。万历三十六年以丁忧去官,朝命建坊,苗民自天术运石至赣榆县,并恳漕运总督李三才题额,三才叹道:“格苗之化有是哉!”为题“旷代奇勋”4字。万历四十四年,朱梓病殁,葬于朱屯庄祖茔,苗民百余人前来奔丧,哭数月始去,其中2人不走,终身守墓,葬于朱梓墓侧。
2.许鼎霖(1857—1915),字久香,连云港市赣榆城南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历任驻秘鲁领事、凤阳知府,安徽候补道、浙江洋务局总办等职。光绪三十一年后,许鼎霖致力于实业开发,相继自力或与人合作创办了耀徐玻璃公司、赣丰机器油饼厂、海赣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多种实业。为表彰他办实业的功绩,清廷援予他“正二品”的官,宣统三年又晋升为一品,与张謇、沈云霈同为“实业救国”的“苏北三大名流”。
许鼎霖出生于书香门第,他家在青口开有店行。父亲许恩普是青口镇名流,喜欢打抱不平,经常斗得豪强、富室认输,拿出银子来周济穷人,因此得罪了不少富户,人送外号“许四坏瓜”。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特秀复任的第一件事,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许恩普锁拿到案。公堂之上,特秀冷笑道:“许恩普呵许恩普,几年未见,你的脖子长粗了!”一语道出了杀机。他找了个罪名,将许恩普押解到省,投入大牢。
许鼎霖其时风华正茂,深知父亲冤案的原由,决心发愤读书,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替父伸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光绪八年秋天,以第二名中举。
面对众人,许鼎霖镇定自若,笑了笑说:“主考大人,你德高望重,学富五车,学生我才疏学浅,不敢在你面前班门弄斧,妄加评论。赣榆别有用心之人,给我父亲强加了‘四坏瓜’外号,岂不知,‘瓜坏者,其籽(子)不坏’也。”
许鼎霖出人意料的回答,满场举子无不拍手叫好。主考官顿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只得找个台阶下台,当众宣布许鼎霖面试合格,取为亚元。
趁面试之机,许鼎霖约集同科举人,联名SH书两江总督左宗棠,为其父许恩普申诉,终于使其获释。
3.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泰山勒石颂德。然后经黄县、(月垂)县,攀成山,登芝罘(今烟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个月。在此期间,秦始皇看到海州湾内出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入海数年求药不得。
9年以后(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又找来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诈称海中的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取药,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中国、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慈溪和新宫、佐贺、大阪、富士吉田、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会。近几年,有关徐福论著和文艺作品不断出版,有关徐福的剧目亦搬上了舞台。
4.裴天礻右,字顺之,号鹤州,明赣榆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历任建安县(今福建建瓯)令、监察御史、大理寺卿、光禄寺正卿等官职。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5.倪长犀(1631一1688年),字六通,赣榆县倪家林村(今赣榆县土城乡倪林村)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殿试中进士。历任河南仪封(今兰考县)、湖北谷城知县。
康熙七年六月(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倪长犀作《地震记》一篇,记述较蒲松龄等有关诗文至为详备。曾受知县俞廷瑞之聘总纂《康熙赣榆县志》。《中国方志大辞典》称该志“采集社会现实材料,文献价值较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于知县任所,年58岁。倪长犀善书法、篆刻,工五、七言律诗,著有《栎天阁诗存》一辑。
6.周藩西(1884—1953年),名元屏,赣榆县人。博学多才,长于金石、医药,成年后专攻中医。擅长伤寒、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1916年,周藩西参加中医师考核,获得行医执照,在哈尔滨市悬壶开诊。
1922年,周藩西定居新浦行医,精心治愈许多疑难疾病患者。
1931年,新浦霍乱流行,周藩西用针刺和黑锡丹治疗,救活了不少病人。其医著有:《中医初学捷径》、《辽东药物粗识》,批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周藩西对金石、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作品编为《周藩西先生遗墨》出版。
7.朱爱周(1902—1940年),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灌云、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常备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县长等职,在中国xxx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全县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日,共赴国难。他聘请师资筹建赣榆中学,号召青年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4月,朱爱周领导地方武装,配合万毅指挥的五十七军六六七、六六八团,粉碎了伪军刘桂棠、张宗元部的进攻。1936年2月,日军进犯海州,赣榆形势危急,朱爱周果断开狱释囚,并亲为训话,后来这些人均加入了抗日队伍。2月27日,赣榆失守后,朱爱周采纳xxx人的建议,依托鲁南丘陵地带,开展全县抗日游击战争,组建赣榆县常备总队,自任总队长。是年,县常备总队扩编成拥有3000人武装的常备旅,朱爱周任旅长。他和八路军配合作战,多次重创故人。
朱爱周非常重视同xxx的合作,学习宣传中共统战政策和游击战争思想,甚至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派人监视他时,仍坚持国共合作,使中共在赣榆的抗战工作未受影响。
1940年3月21日夜,日军偷袭赣榆县政府和保安旅驻地韦家岭时,朱爱周壮烈殉国,时年39岁。1983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
8.朱智贤(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曾负责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的主编工作,还翻译了日本、苏联有关心理学的著作。
9.朱月华(1922一),赣榆县欢墩镇朱孟村人。自幼进私塾学习,16岁当了塾师,教书不到一年,投奔八路军,成为二队二营机枪连战士。曾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锦州、四平、天津等著名战役。1949年9月调任三三八团副团长,1950年7月被任命为三三八团团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被授予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1年5月后,调任三三七团团长。1953年任师副参谋长,同年5月,任一一三师参谋长。
10.王辅一(1929一),赣榆县城头镇东大坊村人。青少年时代一面读书、一面参加抗日活动,当过儿童团团长、青抗先队长。1944年8月,到山东滨海学习,毕业后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工作,参加过宿北、鲁南、洛阳、开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政治部任秘书、二级秘书(团职)、科长,主要从事文字工作。1969年起,历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南京军区百科编审室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副主任、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组织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有关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历史、战史、人物和宋、元、明、清历史条目,参加组织编纂了达1000多万字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